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

苏州环太湖地区空间整合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问题的提起第11页
   ·实践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全球城市转型发展的大趋势第11页
     ·为苏州发展休闲经济提供战略空间第11-12页
     ·有利于地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第12页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思路和框架第13-14页
   ·相关概念梳理第14-16页
     ·城市空间第14-15页
     ·城市空间组织第15-16页
   ·本文研究对象概念界定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7-29页
   ·城市空间研究第17-22页
     ·国外研究概述第17-18页
     ·国内研究概述第18-22页
   ·城市空间演变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第22-26页
     ·自然生态因素第22页
     ·经济因素第22-23页
     ·交通因素第23-25页
     ·政策、规划等因素第25-26页
   ·滨湖城市发展相关研究第26-29页
     ·相关研究概述第26-27页
     ·滨水空间开发研究与实践第27-29页
第三章 空间整合体系构建第29-42页
   ·“整合”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9-33页
     ·新木桶理论第29页
     ·城乡一体化区域理论第29-30页
     ·新城市主义思想第30-31页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第31-32页
     ·创新地理学第32-33页
   ·空间整合体系内容第33-42页
     ·空间整合基础和依据第33-34页
     ·空间整合的内容与目标第34-35页
     ·空间整合类型与模式第35-42页
第四章 苏州环太湖地区空间演变研究第42-87页
   ·1949 年—1975 年——农业社会时期第42-47页
     ·空间组织特征第42-45页
     ·空间演变主要动力机制第45-47页
   ·1976—1990 年——乡镇工业时期第47-58页
     ·空间组织特征第47-53页
     ·空间演变主要动力机制第53-58页
   ·1991 年—2000 年——开发区时期第58-72页
     ·空间组织特征第58-66页
     ·空间演变主要动力机制第66-72页
   ·2001 年至今——协调发展时期第72-87页
     ·空间组织特征第72-79页
     ·空间演变主要动力机制第79-87页
第五章 苏州环太湖地区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第87-100页
   ·产业布局有待优化第87-88页
     ·行政区划阻碍产业集中第87页
     ·地区内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第87页
     ·旅游开发整体态势不强第87-88页
   ·空间开发质量不高第88-96页
     ·空间开发过快第88-89页
     ·空间开发破碎凌乱第89页
     ·空间布局不合理第89-90页
     ·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第90-94页
     ·土地利用率低下第94页
     ·自然景观未得到合理利用第94-95页
     ·湖泊开发与城镇建设协调不够第95-96页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第96-98页
     ·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第96-97页
     ·自然资源对空间发展的限制第97-98页
   ·功能组团联系不紧密第98-100页
     ·组团功能发挥不强第98页
     ·组团、城镇联系不强第98-100页
第六章 苏州环太湖地区空间整合第100-123页
   ·苏州环太湖地区未来空间演变重大影响因素第100-108页
     ·长三角一体化第100-101页
     ·休闲经济发展第101页
     ·苏州生产力布局第101-102页
     ·苏州总体规划空间发展部署第102-105页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105-107页
     ·太湖的作用与影响第107-108页
   ·空间整合策略第108-118页
     ·优化产业布局第108-111页
     ·构建生态格局第111-113页
     ·整合功能组团第113-114页
     ·协调“城—湖”发展第114-117页
     ·集约开发用地第117-118页
   ·空间结构优化综合方案第118-120页
   ·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第120-123页
     ·以产业与空间的互动主导整合第120-121页
     ·建立地区发展协调与优化机制第121页
     ·强化相关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第121页
     ·加强政策推动和引导第121-123页
第七章 总结第123-126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123-124页
   ·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作者简介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滨水环境的水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初探--以苏南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