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前言 | 第10-12页 |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12-15页 |
1.2.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1.2.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应用 | 第15页 |
1.3 介孔二氧化钛球光阳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 第19-31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2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0-23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20-21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1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1-22页 |
2.2.4 热重分析(TGA) | 第22页 |
2.2.5 紫外-可见吸收谱(UV-Vis) | 第22-23页 |
2.2.6 N2吸附-脱附实验(N2 adsorption-desorption) | 第23页 |
2.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 | 第23-27页 |
2.3.1 光阳极薄膜制备 | 第23-24页 |
2.3.2 对电极制备 | 第24-25页 |
2.3.3 电解质配制 | 第25-26页 |
2.3.4 光阳极敏化 | 第26页 |
2.3.5 电池组装 | 第26-27页 |
2.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表征方法 | 第27-31页 |
2.4.1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J-V) | 第27-29页 |
2.4.2 外量子效率测试(IPCE) | 第29页 |
2.4.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 | 第29-31页 |
第3章 介孔TiO_2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前驱体TiO_2球的制备 | 第31-32页 |
3.3 不同处理时间的介孔TiO_2球制备与表征 | 第32-37页 |
3.3.1 不同处理时间的介孔TiO_2球制备 | 第32页 |
3.3.2 处理时间对介孔TiO_2球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3 介孔TiO_2球XRD物相表征 | 第34-35页 |
3.3.4 介孔TiO_2球热重分析 | 第35-36页 |
3.3.5 不同处理时间的TiO_2球介孔特性研究 | 第36-37页 |
3.4 不同反应温度的介孔TiO_2球制备与表征 | 第37-39页 |
3.4.1 不同处理温度的介孔TiO_2球制备 | 第37页 |
3.4.2 处理温度对介孔TiO_2球微观形貌影响 | 第37-38页 |
3.4.3 介孔TiO_2球XRD物相表征 | 第38页 |
3.4.4 不同处理温度的TiO_2球介孔特性研究 | 第38-39页 |
3.5 介孔TiO_2球形成机理的讨论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基于介孔TiO_2球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研究 | 第42-55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 | 第42页 |
4.3 不同处理时间的介孔TiO_2球光电性能研究 | 第42-49页 |
4.3.1 电流密度-电压特性分析 | 第42-44页 |
4.3.2 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测试 | 第44页 |
4.3.3 光阳极薄膜染料吸附量测试 | 第44-45页 |
4.3.4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45-46页 |
4.3.5 暗电流分析 | 第46-47页 |
4.3.6 介孔TiO_2球光阳极薄膜优化 | 第47-49页 |
4.4 不同处理温度的介孔TiO_2球光电性能研究 | 第49-53页 |
4.4.1 电流密度-电压特性分析 | 第49-50页 |
4.4.2 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测试 | 第50-51页 |
4.4.3 光阳极薄膜染料吸附量测试 | 第51页 |
4.4.4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51-52页 |
4.4.5 暗电流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