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极化~3He气体的应用 | 第8-9页 |
1.2 获得极化~3He的方法 | 第9-10页 |
1.3 论文工作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自旋交换光学泵浦机制 | 第12-31页 |
2.1 极化度的一般概念 | 第12-13页 |
2.2 铷的极化弛豫过程 | 第13-19页 |
2.2.1 铷的极化 | 第13-16页 |
2.2.2 铷的弛豫(退极化) | 第16-17页 |
2.2.3 铷的极化度 | 第17-18页 |
2.2.4 铷的极化度随空间深度变化 | 第18-19页 |
2.3 自旋交换 | 第19-23页 |
2.3.1 引言 | 第19-20页 |
2.3.2 Rb-~3He自旋交换 | 第20-21页 |
2.3.3 其它碱金属与~3He的自旋交换 | 第21-23页 |
2.4 其它碱金属的极化弛豫 | 第23-25页 |
2.4.1 引言 | 第23页 |
2.4.2 其它碱金属A的极化 | 第23-24页 |
2.4.3 其它碱金属A的弛豫 | 第24-25页 |
2.5 ~3He的极化弛豫 | 第25-31页 |
2.5.1 纯铷介质中的~3He极化 | 第25页 |
2.5.2 ~3He的弛豫 | 第25-26页 |
2.5.3 X因子 | 第26-27页 |
2.5.4 混合碱金属介质中的.He极化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极化腔体的设计与加工 | 第31-51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极化腔的设计 | 第32-44页 |
3.2.1 材料选择 | 第32-34页 |
3.2.2 几何设计 | 第34-36页 |
3.2.3 玻璃腔的耐压设计 | 第36-40页 |
3.2.4 极化腔与附属支管系统设计 | 第40-44页 |
3.3 极化腔腔体加工制作工艺 | 第44-51页 |
3.3.1 再加工(Reblow) | 第45页 |
3.3.2 清洗 | 第45-46页 |
3.3.3 吹制与淬火 | 第46-47页 |
3.3.4 常用玻璃加工技术 | 第47-51页 |
第四章 真空充气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 第51-64页 |
4.1 真空充气系统的原理设计 | 第51-52页 |
4.2 系统元件技术要求 | 第52-59页 |
4.2.1 管道及连接件 | 第52页 |
4.2.2 阀门 | 第52-53页 |
4.2.3 压力规 | 第53-58页 |
4.2.4 气体纯度 | 第58页 |
4.2.5 断电保护 | 第58-59页 |
4.2.6 主要选用设备的技术性能 | 第59页 |
4.3 系统搭建与测试 | 第59-64页 |
4.3.1 真空充气系统搭建成品 | 第59-60页 |
4.3.2 真空检漏 | 第60-62页 |
4.3.3 真空充气系统的真空性能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极化靶充气与气压测量 | 第64-85页 |
5.1 碱金属混合物配制 | 第64-70页 |
5.1.1 碱金属饱和蒸汽数密度之比D(T) | 第64-65页 |
5.1.2 手套箱水氧含量测试 | 第65-67页 |
5.1.3 混合碱金属配制流程 | 第67-70页 |
5.1.4 小结 | 第70页 |
5.2 极化腔充气与碱金属填充 | 第70-79页 |
5.2.1 极化腔真空净化与碱金属转移 | 第70-75页 |
5.2.2 充氮气 | 第75-77页 |
5.2.3 ~3He充气 | 第77-79页 |
5.3 极化腔充气量计算 | 第79-81页 |
5.3.1 极化腔气体总密度 | 第79-80页 |
5.3.2 N_2物质的量 | 第80页 |
5.3.3 极化腔中所有气体物质的量 | 第80-81页 |
5.3.4 N_2在极化腔中物质的量之比 | 第81页 |
5.4 极化腔成品 | 第81-82页 |
5.5 极化腔性能测试与小结 | 第82-85页 |
5.5.1 极化腔~3He极化度与~3He退极化时间测试 | 第82-84页 |
5.5.2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