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面向境内学生的普通高中国际课程政策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导论:一个政策问题的形成第19-25页
    一、国际课程的兴起第19-20页
    二、认识分歧和问题的形成第20-22页
    三、研究的价值基调第22-25页
        (一) 通过研究辨析和应答实践需求第23页
        (二) 通过研究促进政策形成第23-24页
        (三) 通过研究拓展课程政策探讨领域第24-25页
第一章 普通高中国际课程政策研究综述第25-43页
    一、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第25-30页
        (一) 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判断标准第25-26页
        (二) 教育国际化的合理性探寻第26-28页
        (三) 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冷热不均第28-30页
    二、课程原理与课程政策研究第30-36页
        (一) 课程内容变革及其对国际化的关照第30-31页
        (二) 课程政策原理与本土课程政策研究第31-35页
        (三) 中国对外教育政策及其研究第35-36页
    三、课程国际化与国际课程研究第36-42页
        (一) 增加课程国际教育元素的比较研究第36-38页
        (二)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理解和跨文化学习研究第38-40页
        (三) 国际课程概况介绍与政策启示研究第40-42页
    四、文献综述的结论性思考第42-43页
        (一) 国际课程是深化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新领域第42页
        (二) 从国际课程功能研究回溯到政策研究第42-43页
第二章 概念、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第43-51页
    一、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的内涵第43-45页
        (一) 现行国际课程的分类第43-44页
        (二) 概念界定第44-45页
    二、研究范式、思路、内容、方法与技术线路第45-51页
        (一) 研究范式第45-46页
        (二)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46-48页
        (三)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第48-51页
第三章 普通高中国际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第51-65页
    一、国际课程价值定位怪相第51-53页
    二、国际课程的价值取向分析第53-60页
        (一) 校长眼中的国际课程价值取向调查第53-57页
        (二) 国际课程可能的价值取向第57-60页
    三、以育人为核心的发展性取向及其实现第60-65页
        (一) 建立“育人核心,学生首利”的原则第60页
        (二) 实现以育人为核心的发展性取向第60-65页
第四章 普通高中国际课程准入研究第65-88页
    一、关于国际课程准入的争议第65-82页
        (一) 支持国际课程引进的因素第66-76页
        (二) 反对国际课程引入的理由第76-82页
    二、准入依据:系统要素分析法第82-85页
        (一) 区域条件导向因素第82-83页
        (二) 学校发展需求因素第83-84页
        (三) 社会响应推动因素第84-85页
    三、判断基准:力量导向一致原则第85-88页
第五章 普通高中国际课程实施与质量保障研究第88-101页
    一、国际课程实施现状概况第88-96页
        (一) 课程运行方式第88-91页
        (二) 班制安排第91-93页
        (三) 举办机制第93-96页
    二、国际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96-98页
        (一) 举办机制:合作方的权益协定问题第96页
        (二) 课程架构:科目缩水与叠加并存第96-97页
        (三) 师资队伍:成本、资质与稳定性问题第97页
        (四) 费用收支:标准与公办高中的困境第97-98页
        (五) 举办资质和学籍管理等问题第98页
    三、改进国际课程实施的思路建议第98-101页
        (一) 域外借鉴第99-100页
        (二) 若干建议第100-101页
第六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国际课程分析——以IB课程为例第101-122页
    一、欧美发达国家实施的IB课程第101-108页
        (一) IB课程的诞生与发展第101-104页
        (二) IB课程的学段分布第104-105页
        (三) IB课程开设地区分布第105-106页
        (四) 高校对IB文凭的认可情况第106-107页
        (五) 政府对IB课程的政策规章第107-108页
    二、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的IB课程第108-112页
        (一) IB课程的诞生和发展第108-109页
        (二) IB学校性质与教学语言第109-110页
        (三) 高校对IB文凭的认可情况第110-112页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IB课程的特征与启示第112-122页
        (一) 发达国家与地区实施IB课程的特征第112-116页
        (二) 发达国家及地区实施IB课程的启示第116-122页
第七章 上海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研究第122-143页
    一、纵向回溯:上海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考察第122-125页
        (一) 外籍人士入沪办学第122-123页
        (二) 引进西方新式教育内容第123页
        (三) 开展外语特色办学第123-124页
        (四) 引进西方教育教学模式第124-125页
    二、横向概览:当前上海普通高中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模式第125-129页
        (一) 国际课程驱动模式第125-126页
        (二) 国际部(班)驱动模式第126-127页
        (三) 国际教育项目驱动模式第127页
        (四) 国际理解教育模式第127-128页
        (五) 外语特色办学驱动模式第128-129页
    三、现状扫描: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的概况与走势第129-133页
        (一) 课程类别第129-130页
        (二) 开设的学校第130页
        (三) 学生及学籍管理第130-131页
        (四) 区县分布第131页
        (五) 形式与费用第131页
        (六) 引进类型与途径第131-132页
        (七) 师资与管理第132-133页
    四、分析与建议:兼议上海普通高中国际课程“新政”第133-143页
        (一) “新政”及其反响第134-135页
        (二) 上海举办国际课程的适宜性分析第135-140页
        (三) 立足支持下管与放相结合第140-143页
第八章 国际课程政策研究结论与建议第143-168页
    一、国际课程政策研究主要结论第143-162页
        (一) 国际课程的本质与特点第143-147页
        (二) 国际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47-155页
        (三) 国际课程的需求与形势分析第155-157页
        (四) 国际课程政策设计要点第157-162页
    二、国际课程决策建议第162-168页
        (一) 确立育人第一的价值取向第162页
        (二) 建立国际课程准入制度第162-163页
        (三) 强化举办机构资质与条件评估第163-164页
        (四) 实行不同性质学校分类差别管理第164-166页
        (五) 深化公共服务与管理能力建设第166-167页
        (六) 试行国内高校认可国际课程学分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6页
附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动机意向调查第176-177页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7-178页
后记第178-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内非键相互作用构建软共轭光电功能分子
下一篇:利用聚合物链取向实现平面光波导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