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2页 |
1.1 重金属离子的危害 | 第9-14页 |
1.1.1 重金属离子的分离 | 第11-13页 |
1.1.2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 第13-14页 |
1.2 氧化石墨烯( GO) | 第14-19页 |
1.2.1 GO在分离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2.2 GO在分离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 第17-19页 |
1.3 样品前处理 | 第19-21页 |
1.3.1 SPE | 第20页 |
1.3.2 M-SPE | 第20-21页 |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2-25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小型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3 大型表征和分析仪器 | 第23-25页 |
第3章 M-GO在重金属离子M-SPE中的应用 | 第25-36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25页 |
3.2 M-GO的制备及表征 | 第25-28页 |
3.2.1 M-GO的制备 | 第25-26页 |
3.2.2 M-GO的表征 | 第26-28页 |
3.3 材料的吸附能力探究 | 第28-30页 |
3.3.1 材料在不同p H下的吸附能力 | 第28-29页 |
3.3.2 材料的饱和吸附量 | 第29-30页 |
3.4 M-SPE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 第30-33页 |
3.4.1 M-SPE方法的建立 | 第30页 |
3.4.2 方法条件优化 | 第30-33页 |
3.5 方法性能评估及实际应用 | 第33-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SiO_2-GO在重金属离子SPE中的应用 | 第36-42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36页 |
4.2 SiO_2-GO的制备及表征 | 第36-37页 |
4.2.1 SiO_2-GO的制备 | 第36-37页 |
4.2.2 SiO_2-GO的表征 | 第37页 |
4.3 材料的吸附能力探究 | 第37-39页 |
4.3.1 两种材料的吸附能力对比 | 第37页 |
4.3.2 材料的饱和吸附量 | 第37-38页 |
4.3.3 材料在不同p H下的吸附能力 | 第38-39页 |
4.4 SPE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 第39-40页 |
4.4.1 SPE方法的建立 | 第39页 |
4.4.2 方法条件优化 | 第39-40页 |
4.5 方法性能评估及实际应用 | 第40-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SP-GO在重金属离子SPE-Disk中的应用 | 第42-48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42页 |
5.2 SP-GO的制备及表征 | 第42-44页 |
5.2.1 SP-GO的制备 | 第42-43页 |
5.2.2 SP-GO的表征 | 第43-44页 |
5.3 材料的吸附能力探究 | 第44-45页 |
5.3.1 材料在不同p H下的吸附能力 | 第44页 |
5.3.2 材料的饱和吸附量 | 第44-45页 |
5.4 SPE-Disk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 第45-47页 |
5.4.1 SPE-Disk方法的建立 | 第45页 |
5.4.2 富集倍数探究 | 第45-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