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1.1 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 1.2 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测情况介绍 | 第7-11页 |
| 1.2.1 国外大坝安全监测情况介绍 | 第7-9页 |
| 1.2.2 国内大坝安全监测情况介绍 | 第9-11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2 工程概况 | 第13-16页 |
| 2.1 工程简介 | 第13页 |
| 2.2 工程地质 | 第13-15页 |
| 2.2.1 坝址两岸变形不对称问题 | 第14页 |
| 2.2.2 左坝肩岩体的抗滑稳定和边坡稳定问题 | 第14页 |
| 2.2.3 右坝肩岩体的抗滑稳定问题 | 第14页 |
| 2.2.4 顺河向断层的渗透稳定问题和软弱破碎带的变形问题 | 第14-15页 |
| 2.3 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简介 | 第15-16页 |
| 3 环境量监测情况简介 | 第16-23页 |
| 3.1 气温变化情况 | 第16-18页 |
| 3.1.1 气温总体变化资料 | 第16-17页 |
| 3.1.2 加密观测期间气温变化情况 | 第17-18页 |
| 3.2 库水位变化规律 | 第18-21页 |
| 3.2.1 库水位总体变化资料 | 第18-19页 |
| 3.2.2 加密观测期间库水位波动情况 | 第19-21页 |
| 3.3 降雨量变化情况 | 第21-23页 |
| 3.3.1 降雨量总体变化情况 | 第21-22页 |
| 3.3.2 加密观测期间降雨量变化情况: | 第22-23页 |
| 4 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分析 | 第23-37页 |
| 4.1 坝基扬压力监测长序列资料时空分析 | 第23-31页 |
| 4.1.1 纵向廊道内的扬压力资料分析 | 第23-26页 |
| 4.1.2 横向断面布置的扬压力资料分析 | 第26页 |
| 4.1.3 特征值分析 | 第26-31页 |
| 4.2 坝基扬压力原型观测试验时段资料分析 | 第31-35页 |
| 4.2.1 纵向廊道内扬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31-34页 |
| 4.2.2 横断面扬压力水位变化规律分析 | 第34-35页 |
| 4.3 小结 | 第35-37页 |
| 4.3.1 长序列观测资料 | 第35页 |
| 4.3.2 原型观测试验加密时段资料 | 第35-37页 |
| 5 绕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 第37-46页 |
| 5.1 绕坝渗流长序列资料时空分析 | 第38-40页 |
| 5.1.1 绕坝渗流测孔水位的变化规律分析 | 第38-39页 |
| 5.1.2 绕坝渗流极值分析 | 第39-40页 |
| 5.2 绕坝渗流原型观测试验时段资料分析 | 第40-45页 |
| 5.3 小结 | 第45-46页 |
| 5.3.1 绕坝渗流长序列资料 | 第45页 |
| 5.3.2 原型观测试验加密时段资料 | 第45-46页 |
| 6 坝基渗流量监测资料分析 | 第46-52页 |
| 6.1 坝基渗漏长序列监测资料时空分析 | 第47-48页 |
| 6.2 原型观测试验加密时段资料分析 | 第48-51页 |
| 6.2.1 第一次试验 | 第48-50页 |
| 6.2.2 第二次试验 | 第50-51页 |
| 6.3 小结 | 第51-52页 |
| 6.3.1 坝基渗流量长序列资料 | 第51页 |
| 6.3.2 原型观测试验时段坝基渗流量 | 第51-52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2-53页 |
| 7.1 结论 | 第52页 |
| 7.2 建议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件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