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ATP的研究与仿真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3-27页 |
2.1 CBTC的总体结构 | 第13-15页 |
2.2 基于CBTC的ATP系统组成及功能 | 第15-19页 |
2.2.1 ATP系统组成 | 第15-17页 |
2.2.2 ATP系统功能 | 第17-19页 |
2.3 ATP速度防护原理 | 第19-21页 |
2.3.1 信号系统的闭塞方式 | 第19-20页 |
2.3.2 CBTC中ATP系统防护原理 | 第20-21页 |
2.4 列车牵引与制动 | 第21-25页 |
2.4.1 列车牵引力计算 | 第21-22页 |
2.4.2 列车制动力计算 | 第22-23页 |
2.4.3 阻力分析 | 第23-25页 |
2.5 动力学模型 | 第25-26页 |
2.5.1 单质点列车模型 | 第25-26页 |
2.5.2 多质点列车模型 | 第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ATP安全制动曲线模型研究 | 第27-38页 |
3.1 ATP安全制动模型 | 第27-30页 |
3.1.1 国内典型的ATP安全制动模型 | 第27-28页 |
3.1.2 国外典型的ATP安全制动模型 | 第28-30页 |
3.2 制动距离 | 第30页 |
3.3 距离制动曲线模型 | 第30-37页 |
3.3.1 最具限制速度曲线 | 第30-32页 |
3.3.2 最大允许速度确定算法 | 第32-33页 |
3.3.3 ATP制动曲线 | 第33-36页 |
3.3.4 ATP防护曲线仿真算法原理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64页 |
4.1 ATP仿真子系统分析及总体设计 | 第38-42页 |
4.1.1 ATP仿真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38-40页 |
4.1.2 ATP系统仿真总体结构 | 第40页 |
4.1.3 ATP仿真子系统数据流关系说明 | 第40-42页 |
4.2 仿真子系统主界面设计 | 第42-45页 |
4.3 仿真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45-63页 |
4.3.1 列车与环境模块 | 第45-47页 |
4.3.2 列车超速防护模块 | 第47-53页 |
4.3.3 驾驶及运行计算模块 | 第53-58页 |
4.3.4 列车越区运行模块 | 第58-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车载仿真系统的运行仿真结果 | 第64-71页 |
5.1 临时限速条件下超速防护功能的实现 | 第64-68页 |
5.2 列车跨区域运行的仿真 | 第68-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