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三旧”改造及政府职能定位的内涵界定 | 第14-23页 |
1.3.1“三旧”改造及其类型、模式 | 第14-17页 |
1.3.2 政府职能的定义 | 第17-18页 |
1.3.3“三旧”改造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及内涵 | 第18-20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中政府职能及定位依据 | 第25-34页 |
2.1 政府职能的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2.2 南海区“三旧”改造中政府职能定位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2.2.1 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理论 | 第26-28页 |
2.2.2 行政生态学理论——棱柱型行政模式理论 | 第28-30页 |
2.2.3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理论 | 第30页 |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服务型政府 | 第30-31页 |
2.3 南海区“三旧”改造中政府职能定位研究的现实依据 | 第31-33页 |
2.3.1 市场需要治理与善治政府 | 第31-32页 |
2.3.2 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中问题体现政府职能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4-51页 |
3.1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的现状 | 第34-39页 |
3.1.1 南海区“三旧”改造执行情况 | 第34-35页 |
3.1.2 南海区“三旧”改造的经验 | 第35-37页 |
3.1.3 南海区“三旧”改造的成果 | 第37-39页 |
3.2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不足之处 | 第39-45页 |
3.2.1 城市规划政策不够完善 | 第40页 |
3.2.2 改造地块有失公平,改造升级不够平衡 | 第40-41页 |
3.2.3 公众知情度与参与度不高 | 第41-42页 |
3.2.4 城市规划不够长远,产业发展不均 | 第42-43页 |
3.2.5“三旧”改造进展较慢 | 第43-45页 |
3.3 政府职能定位存在问题 | 第45-47页 |
3.3.1 政府职能的错位——利益导向不准确 | 第45-46页 |
3.3.2 政府职能的缺位——公共产品和服务欠缺 | 第46页 |
3.3.3 政府职能的越位——滥用行政权力扰乱市场 | 第46-47页 |
3.4 政府职能定位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7-50页 |
3.4.1 非理性的政府“经济人”行为模式 | 第48页 |
3.4.2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经济发展步伐 | 第48-49页 |
3.4.3 缺乏严明的法治手段和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 | 第49页 |
3.4.4 公众参与机制的缺失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中政府职能的定位 | 第51-60页 |
4.1 目前“三旧”改造中政府职能定位的主要依据 | 第51-54页 |
4.1.1 建立好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 第51-52页 |
4.1.2 依据改造不同阶段,做好政府职能转变 | 第52-53页 |
4.1.3 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最终目标 | 第53-54页 |
4.2 政府在“三旧”改造职能定位的对策 | 第54-59页 |
4.2.1 加强政策规划监督管理等社会职能 | 第54-55页 |
4.2.2 灵活运用社会资源促进经济职能发挥 | 第55-58页 |
4.2.3 加大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力度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佛山市“三旧”改造调查问卷(公众)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