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艺术论文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园林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1 绪论第19-43页
    1.1 宋代城市公共园林研究的提出第19-21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1-23页
        1.2.1 研究目的第21页
        1.2.2 研究内容第21-23页
    1.3 核心概念与相关研究第23-39页
        1.3.1 核心概念界定第23-31页
        1.3.2 研究现状分析第31-39页
    1.4 技术路线第39-43页
        1.4.1 研究素材与研究方法第39-41页
        1.4.2 研究框架第41-43页
2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游赏蓬发第43-69页
    2.1 唐宋变革下的宋代城市文明演变第43-48页
    2.2 商贸娱乐型的城市结构形态第48-64页
        2.2.1 市民化的城市居民结构第48-54页
        2.2.2 街市制的时空开放结构第54-62页
        2.2.3 娱乐性的功能布局结构第62-64页
    2.3 城市公共游赏的炽热第64-68页
    2.4 小结第68-69页
3 整体环境观下的公共园林多元建设途径第69-147页
    3.1 宋代城市建设整体环境观形成第70-77页
    3.2 保民生——朴素的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第77-105页
        3.2.1 城市水利及其园林化第78-95页
        3.2.2 城市路桥及其园林化第95-102页
        3.2.3 城墙城门及其园林化第102-105页
    3.3 成教化——园林社会教育功能的凸显第105-127页
        3.3.1 名贤祠庙及其纪念性园圃建设第109-115页
        3.3.2 名贤遗迹及其纪念性景点建设第115-120页
        3.3.3 放生池亭、射圃的选址与建设第120-127页
    3.4 兴风物——从幽赏到胜览的城市审美第127-144页
        3.4.1 风水思想的世俗化与风水裁成第128-135页
        3.4.2 风景的集体意识与胜览景点建构第135-144页
    3.5 小结第144-147页
4 多元途径下的公共园林分类及营建途径第147-251页
    4.1 多元途径下的宋代公共园林类型分析第148-153页
    4.2 湖山风景区的特点与园林营建第153-200页
        4.2.1 湖山风景区的园林特点与类型组成第153-172页
        4.2.2 山林型风景区的园林营建第172-182页
        4.2.3 湖泊型风景区的园林营建第182-193页
        4.2.4 湖山型风景区的营建途径第193-200页
    4.3 城市园圃的特点与园林营建第200-236页
        4.3.1 城市园圃的园林特点与类型组成第201-212页
        4.3.2 郡圃园林的营建管理第212-226页
        4.3.3 别圃园林的营建管理第226-233页
        4.3.4 纪念性园圃的营建管理第233-236页
    4.4 风景点的园林特点与营建第236-250页
        4.4.1 风景点的园林特点第236-240页
        4.4.2 风景点的类型组成第240-250页
    4.5 小结第250-251页
5 宋代城市公共园林发展特点第251-303页
    5.1 公共园林显著的政治和经济取向第251-259页
        5.1.1 政定民安的政治取向第251-254页
        5.1.2 社会礼治的实践场所第254-257页
        5.1.3 游赏服务产业的经济作用第257-259页
    5.2 公共园林群体建设的体系化第259-274页
        5.2.1 公共园林在城市等级上的建设系统第259-264页
        5.2.2 公共园林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系统第264-267页
        5.2.3 公共园林在游赏活动上的组织系统第267-274页
    5.3 公共园林建设的兼容性第274-278页
        5.3.1 公共园林中的多类型园林共融第274-277页
        5.3.2 公共园林中的空间层次兼容第277-278页
    5.4 宋代城市风景名胜战略及建设范式化第278-300页
        5.4.1 凸显形象识别的风景名胜新阶段第279-280页
        5.4.2 西湖风景范式及其历史意义第280-290页
        5.4.3 城市八景定型及其文化内核第290-296页
        5.4.4 楼亭苑范式及其风景特质第296-300页
    5.5 小结第300-303页
6 研究探新总结第303-305页
7 后记第305-307页
致谢第307-309页
参考文献第309-321页
附录第321-458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321页
    B.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321页
    C.奖励第321-323页
    D.附表文献摘录整理第323-458页

论文共4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结构NiO的制备与催化活化甲烷的研究
下一篇:核糖体生成因子Ltv1在斑马鱼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