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何少英的艺术人生 | 第8-12页 |
| ·何少英的生活经历 | 第8-9页 |
| ·何少英的音乐创作风格 | 第9-12页 |
| 2《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结构分析 | 第12-20页 |
| ·第一首《脚夫调》 | 第12-13页 |
| ·第二首《凤阳花鼓》 | 第13-14页 |
| ·第三首《落水天》 | 第14页 |
| ·第四首《三十里铺》 | 第14-15页 |
| ·第五首《康定情歌》 | 第15-16页 |
| ·第六首《小白菜》 | 第16-17页 |
| ·第七首《送大哥》 | 第17-18页 |
| ·第八首《对花》 | 第18-20页 |
| 3《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调式调性 | 第20-23页 |
| ·调式调性的横向发展特征 | 第20-22页 |
| ·单一调性的作品 | 第20页 |
| ·向下属方向转调的作品 | 第20-21页 |
| ·调式转调特征 | 第21-22页 |
| ·双重调性 | 第22-23页 |
| 4《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和声结构 | 第23-33页 |
| ·和弦的类型 | 第23-27页 |
| ·五声性纵和结构和弦 | 第23-24页 |
| ·含增四度的和弦 | 第24页 |
| ·音块和弦的使用 | 第24-25页 |
| ·四、五度叠置和弦 | 第25-26页 |
| ·二度结构和弦 | 第26-27页 |
| ·三度叠置和弦 | 第27页 |
| ·和声手法 | 第27-33页 |
| ·线性和声 | 第27-29页 |
| ·调式和声的进行 | 第29-32页 |
| ·相同的旋律配置不同的和声 | 第32页 |
| ·七和弦的自由连接 | 第32-33页 |
| 5《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复调手法 | 第33-39页 |
| ·对比式复调手法 | 第33-34页 |
| ·流动的伴奏织体与旋律结合中的复调手法 | 第34页 |
| ·模仿复调手法 | 第34-35页 |
| ·隐伏复调手法 | 第35-36页 |
| ·支声复调手法 | 第36-38页 |
| ·卡农与对比复调相结合的手法 | 第38-39页 |
| 6《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的演奏分析 | 第39-46页 |
| ·旋律的线条与音色处理 | 第39-40页 |
| ·节奏的特点 | 第40-41页 |
| ·多声部的层次 | 第41-42页 |
| ·速度与力度的把握 | 第42-43页 |
| ·踏板的运用 | 第43-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