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4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3.2.1 继续教育 | 第13页 |
1.3.2.2 向上职业流动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4.2 个案访谈法 | 第14页 |
1.4.3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工人受教育及就职状况实证分析 | 第15-23页 |
2.1 研究设计 | 第15-16页 |
2.2 研究结果 | 第16-18页 |
2.2.1 工人受教育状况 | 第16-17页 |
2.2.1.1 工人初始学历调查 | 第16页 |
2.2.1.2 工人后续学历状况调查 | 第16-17页 |
2.2.2 教育状况对工人职业流动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 工人职位流动概况 | 第18-23页 |
2.3.1 初始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工人在工厂的职业地位 | 第18-19页 |
2.3.2 企业内工人向上流动的空间很小 | 第19-20页 |
2.3.3 受教育水平是制约其向上流动的关键因素 | 第20页 |
2.3.4 继续教育文凭和相关业务培训有助于工人的向上职业流动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剖析 | 第23-31页 |
3.1 国企工人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及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3.1.1 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原因 | 第23-24页 |
3.1.2 工人消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 | 第24-25页 |
3.2 对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1 继续教育含金量太低 | 第25-26页 |
3.2.2 继续教育缺乏实用性 | 第26-27页 |
3.2.3 继续教育行业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 第27页 |
3.3 工人阶层生存环境的困境 | 第27-29页 |
3.3.1 企业内部阶层的固化 | 第28页 |
3.3.2 企业内部人为的障碍 | 第28-29页 |
3.4 国有企业缺少竞争流动机制 | 第29-31页 |
3.4.1 国有企业中能力和学历不匹配 | 第29-30页 |
3.4.2 国有企业中能力和薪资不匹配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实施继续教育提升工人职业流动的可行途径 | 第31-35页 |
4.1 建立双效驱动机制 | 第31页 |
4.2 打破企业内部的阶层固化 | 第31-33页 |
4.2.1 破除阶层壁垒 | 第31-32页 |
4.2.2 公平竞争代替人情操作 | 第32-33页 |
4.3 促进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 | 第33-35页 |
4.3.1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 | 第33-34页 |
4.3.2 完善企业奖励机制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调查问卷 | 第42-43页 |
个人访谈记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