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唇形特征的身份识别算法的设计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第7-12页
        1.2.1 唇部的检测与定位第8-9页
        1.2.2 唇部特征提取第9-11页
        1.2.3 唇形识别第11-12页
    1.3 论文内容的组织第12-13页
第二章 唇形识别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第13-18页
    2.1 提取唇形特征的方法第13-15页
        2.1.1 以像素为基础的技术第13-14页
        2.1.2 以模型为基础的特征提取技术第14-15页
    2.2 神经网络技术及分析第15-18页
第三章 基于唇形特征的身份识别系统的总体方案第18-23页
    3.1 唇形识别系统的组织模式第18-19页
    3.2 唇形特征信息的提取第19-20页
        3.2.1 唇部特征信息提取的模型第19页
        3.2.2 特征点及特征边的选择第19-20页
    3.3 基于唇形特征的身份识别第20-21页
    3.4 自学习过程第21-23页
第四章 视频信息采集后的预处理第23-31页
    4.1 视频信息采集及预处理第23-24页
    4.2 视频分割的处理流程及算法第24-31页
        4.2.1 灰度的处理算法及流程第25-28页
        4.2.2 唇部定位的处理流程及算法第28-31页
第五章 唇形特征的提取及其算法的设计第31-45页
    5.1 概述第31页
    5.2 唇部特征信息提取的处理过程第31-32页
    5.3 关键点追踪及定位模块的算法设计第32-34页
    5.4 几何特征的提取及算法的设计第34-37页
        5.4.1 特征点的选择算法第34-36页
        5.4.2 边的选取和边长计算第36-37页
    5.5 唇部运动特征提取及其算法的设计第37-42页
        5.5.1. 运动矢量的提取第37-39页
        5.5.2 关键点运动轨迹拟合第39-42页
    5.6 唇部特征值有效性的验证第42-45页
第六章 基于唇形特征的身份识别算法的设计第45-56页
    6.1 概述第45页
    6.2 讲话人身份识别的处理过程第45-47页
    6.3 待测讲话人唇部特征二次构造过程及其算法设计第47-48页
    6.4 样本集删选和对应的算法设计第48-49页
    6.5 相似度计算及匹配过程的算法设计第49-53页
        6.5.1 运动特征相似度的计算第51-52页
        6.5.2 特征区别度的计算第52-53页
    6.6 讲话人身份识别的算法设计第53-54页
    6.7 特征向量维数选取实验分析第54-56页
第七章 总结及下一步的工作第56-57页
    7.1 工作总结第56页
    7.2 下一步的工作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模型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装备保障态势评估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EVA与BSC相结合的楚航科技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