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图像处理的玉米叶部抗旱性特征提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基于形态特征的作物抗旱性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基于颜色特征的作物抗旱性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基于温度特征的作物抗旱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5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2.1 田间实验材料第17页
    2.2 图像获取方法第17-20页
        2.2.1 图像获取设备第17-18页
        2.2.2 图像拍摄方法第18-19页
        2.2.3 图像处理软硬件第19-20页
    2.3 常规抗旱性指标的测量方法第20页
        2.3.1 叶片SPAD值的测定第20页
        2.3.2 叶片气孔导度的测定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基于可见光图像的叶部形态特征提取与抗旱性分析第21-30页
    3.1 可见光图像预处理第21-23页
        3.1.1 图像灰度化第21页
        3.1.2 图像去噪第21-22页
        3.1.3 图像分割第22页
        3.1.4 形态学处理第22-23页
        3.1.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3页
    3.2 叶片卷曲程度测量第23-25页
        3.2.1 图像处理法测算叶片卷曲程度第23-24页
        3.2.2 不同抗旱性品种间叶片卷曲程度差异第24-25页
    3.3 单株玉米覆盖度提取第25-29页
        3.3.1 图像处理法测算覆盖度第25-26页
        3.3.2 不同分割算法对单株覆盖度的影响第26-27页
        3.3.3 不同生育期单株覆盖度变化特点第27-28页
        3.3.4 不同抗旱性品种单株覆盖度差异第28-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基于可见光图像的叶部颜色特征提取与抗旱性分析第30-39页
    4.1 叶部颜色特征提取第30-34页
        4.1.1 颜色模型第30-31页
        4.1.2 颜色特征提取第31-32页
        4.1.3 颜色特征相关性分析第32-34页
    4.2 基于PCA的叶部颜色特征降维第34-36页
        4.2.1 主成分分析第34-35页
        4.2.2 叶部颜色特征降维第35-36页
    4.3 叶部颜色特征与常规抗旱性指标的关系第36-38页
        4.3.1 叶部颜色特征值与SPAD值的关系第36-37页
        4.3.2 不同抗旱性品种颜色特征值分析第37-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基于热红外图像的叶部温度特征提取与抗旱性分析第39-49页
    5.1 热红外图像增强第39-41页
        5.1.1 自适应中值滤波平滑第39页
        5.1.2 拉普拉斯锐化第39-40页
        5.1.3 同态滤波第40页
        5.1.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41页
    5.2 热红外图像分割第41-44页
        5.2.1 迭代阈值分割法第41-42页
        5.2.2 最大类间方差法第42页
        5.2.3 基于K-均值和Otsu相结合的分割算法第42-43页
        5.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5.3 热红外图像分割法提取温度特征第44-46页
        5.3.1 叶部温度特征提取原理第44-45页
        5.3.2 叶部温度提取过程第45-46页
    5.4 叶部温度特征与常规抗旱性指标的关系第46-48页
        5.4.1 叶部不同时刻温度变化规律第46-47页
        5.4.2 叶部温度与气孔导度的关系第47页
        5.4.3 不同抗旱品种叶部温度T检验分析第47-48页
    5.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49-53页
    6.1 系统开发工具第49页
    6.2 系统功能设计第49-50页
    6.3 系统实现第50-52页
    6.4 系统测试第52页
    6.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7.1 总结第53页
    7.2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输入饱和的近空间飞行器鲁棒控制
下一篇:推力矢量飞机过失速机动的鲁棒控制与边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