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烃论文--饱和脂烃论文

多层镍铝催化剂的合成及其CO甲烷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7页
    1.1 煤经合成气制天然气第11-17页
        1.1.1 合成气甲烷化反应热力学分析第12-13页
        1.1.2 合成气甲烷化反应机理分析第13-14页
        1.1.3 合成气甲烷化反应失活机理分析第14-17页
    1.2 合成气甲烷化反应催化剂第17-23页
        1.2.1 活性组分第18-20页
        1.2.2 催化剂载体第20-22页
        1.2.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2-23页
    1.3 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设计第23-27页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3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7-43页
    2.1 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第37-38页
    2.2 催化剂表征第38-43页
        2.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第38页
        2.2.2 X射线衍射第38页
        2.2.3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试第38-39页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9页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9页
        2.2.6 热重-质谱联用第39页
        2.2.7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39-40页
        2.2.8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第40页
        2.2.9 氢气程序升温脱附第40页
        2.2.10 CO脉冲吸附第40-41页
        2.2.11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第41-43页
第三章 层状镍铝甲烷化催化剂的构建第43-59页
    3.1 实验部分第44-45页
        3.1.1 MIL-53(Al)的制备第44页
        3.1.2 Ni~(2+)/MIL-53(Al)的制备第44-45页
        3.1.3 层状镍铝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第4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5-56页
        3.2.1 MIL-53(Al)结构分析第45-47页
        3.2.2 Ni~(2+)/MIL-53(Al)焙烧条件分析第47-50页
        3.2.3 层状镍铝甲烷化催化剂结构分析第50-56页
    3.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四章 层状镍铝甲烷化催化剂CO甲烷化性能研究第59-81页
    4.1 实验部分第59-63页
        4.1.1 Ni/Al_2O_3-m和Ni/NiAl_2O_4-m催化剂活性测试第59-60页
        4.1.2 Ni/Al_2O_3-m与Ni/NiAl_2O_4-m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第60页
        4.1.3 Ni/Al_2O_3-m和Ni/NiAl_2O_4-m催化剂TOF值测试第60-61页
        4.1.4 Ni/Al_2O_3-m和Ni/NiAl_2O_4-m催化剂内外扩散对催化反应的影响测试第61页
        4.1.5 Ni/NiAl_2O_4-m催化剂反应活化能测试第61-62页
        4.1.6 CO作为探针分子的吸附-脱附DRIFTs实验第62页
        4.1.7 CO与H_2共吸附DRIFTs实验第62-6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3-77页
        4.2.1 Ni/Al_2O_3-m和Ni/NiAl_2O_4-m催化剂活性第63-64页
        4.2.2 Ni/Al_2O_3-m和Ni/NiAl_2O_4-m催化剂稳定性第64-66页
        4.2.3 Ni/Al_2O_3-m和Ni/NiAl_2O_4-m催化剂TOF值第66-68页
        4.2.4 Ni/Al_2O_3-m和Ni/NiAl_2O_4-m催化剂内外扩散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第68-73页
        4.2.5 Ni/NiAl_2O_4-m催化剂反应活化能第73页
        4.2.6 CO作为探针分子的吸附-脱附DRIFTs研究第73-75页
        4.2.7 CO与H_2共吸附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第75-76页
        4.2.8 Ni/NiAl_2O_4-m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关系第76-77页
    4.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82页
    5.3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RCA1和TopBP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方案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酸枣仁、远志催眠组分制备工艺及药效配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