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微纳结构提高荧光物质发光强度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荧光方法第12-13页
    1.2 光子晶体简介第13-16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有限时域差分法第18-23页
        2.1.1 有限时域差分法的基本思路第18-21页
        2.1.2 入射光源的类型第21-22页
        2.1.3 边界条件第22-23页
    2.2 严格耦合波分析法第23-24页
    2.3 平面波展开法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利用多层异质结构提高量子点荧光发光强度的研究第28-40页
    3.1 量子点荧光增强的意义第28-31页
    3.2 多层平板异质结构提高量子点发光强度的研究第31-37页
        3.2.1 结构周期和入射角度对反射的影响第31-33页
        3.2.2 入射角度对结构反射的影响第33-34页
        3.2.3 不同材料厚度对反射谱的影响第34-35页
        3.2.4 四个典型峰值波长的电场分布研究第35-36页
        3.2.5 量子点发射过程的研究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40页
第四章 利用半圆形金属凹槽提高上转换纳米粒子荧光发光强度的研究第40-54页
    4.1 上转换纳米粒子远场荧光增强的意义第41页
    4.2 半圆形金属凹槽提高荧光发光强度的研究第41-52页
        4.2.1 二维光子晶体带隙的研究第41-43页
        4.2.2 块状金属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特性研究第43-44页
        4.2.3 荧光激发过程的时域和频域研究第44-47页
        4.2.4 荧光发射过程荧光增强倍数的研究第47-49页
        4.2.5 结构场强分布的研究第49-51页
        4.2.6 UCNP位置对远场荧光发光强度的影响第51-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利用光学微腔结构提高上转换纳米粒子荧光发光强度的研究第54-60页
    5.1 光学微腔结构提高荧光发光强度第54-58页
        5.1.1 多层结构反射的研究第54-55页
        5.1.2 光源角度变化对反射波带的影响第55-56页
        5.1.3 几种结构的荧光对比第56-57页
        5.1.4 电场分布的研究第57-58页
    5.2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6.1 全文总结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电陶瓷微位移的光干涉检测及复合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PTB7的光电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