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意义及主要范畴的界定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二)主要范畴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4-25页 |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 第14-20页 |
一、历史与使命 | 第14-15页 |
二、救亡与发展 | 第15-18页 |
三、启蒙与解放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个人主体条件 | 第20-25页 |
一、忧国忧民的意识 | 第20-21页 |
二、湖湘文化的性格 | 第21-23页 |
三、敏而好学的精神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转变 | 第25-37页 |
第一节1917年—1919 年:民主主义的信仰阶段 | 第25-28页 |
一、改造国民性 | 第25-26页 |
二、“呼声革命” | 第26-27页 |
三、新村理想 | 第27-28页 |
第二节1919年—1921 年: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阶段 | 第28-31页 |
一、“湖南共和国”设想的提出 | 第28-29页 |
二、接受马克思主义 | 第29-30页 |
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 第30-31页 |
第三节1921年—1927 年:从信仰马克思主义到实践马克思主义阶段 | 第31-37页 |
一、领导工人运动 | 第31-33页 |
二、国民政府任职 | 第33-35页 |
三、领导秋收起义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 | 第37-41页 |
第一节 中国农民与土地问题的特殊性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创立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特征 | 第41-44页 |
第一节 政治实践促使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转变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土地革命思想是毛泽东的早期政治思想的支柱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形成的意义 | 第44-49页 |
第一节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思想条件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为毛泽东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奠定了思想基础 | 第45-47页 |
第三节 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了典范40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