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1 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10-11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13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村社区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农村社区 | 第13-14页 |
2.1.2 农村社区管理 | 第1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治理理论 | 第14-15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江苏省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7-31页 |
3.1 江苏省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 | 第17-21页 |
3.1.1 江苏省农村社区的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3.1.2 江苏省农村社区管理的主要形式 | 第19-20页 |
3.1.3 江苏省农村社区管理取得的成就 | 第20-21页 |
3.2 江苏省农村社区管理的问题 | 第21-24页 |
3.2.1 苏南、苏北农村社区管理发展不同步 | 第21-22页 |
3.2.2 管理体制不合理,村民参与度低 | 第22页 |
3.2.3 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规范化操作 | 第22-23页 |
3.2.4 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缺失 | 第23页 |
3.2.5 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23-24页 |
3.3 江苏省农村社区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4-31页 |
3.3.1 苏南、苏北经济、文化、发展思路差距较大 | 第24-25页 |
3.3.2 管理主体权责不清,行政管理过多,自治程度低 | 第25-26页 |
3.3.3 村民对社区认识不足,配合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 第26-27页 |
3.3.4 社区熟人资本延续,缺少完善的制度规范及引导 | 第27页 |
3.3.5 社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村留守家庭较多 | 第27-29页 |
3.3.6 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且渠道单一,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优化江苏省农村社区管理的对策 | 第31-38页 |
4.1 缩小苏南、苏北农村社区管理差距,做到共同进步 | 第31-32页 |
4.1.1 苏北地区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社区管理发展 | 第31页 |
4.1.2 苏南、苏北广泛交流,苏北地区合理借鉴苏南良好经验 | 第31-32页 |
4.2 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提高村民参与度 | 第32-33页 |
4.2.1 协调村“两委”关系,规范其职能权限 | 第32页 |
4.2.2 适当进行行政管理,提高社区自治能力 | 第32-33页 |
4.2.3 扩大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 第33页 |
4.3 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运作、操作 | 第33-35页 |
4.3.1 实施严格的监督制度,完善选举、决策等过程 | 第33-34页 |
4.3.2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依法办事 | 第34-35页 |
4.4 引进高素质人才,改变管理理念 | 第35-36页 |
4.4.1 开发年轻人力资源,建立社会广泛参与机制 | 第35-36页 |
4.4.2 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发展管理新思想 | 第36页 |
4.5 因地制宜,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方法 | 第36-38页 |
4.5.1 实施引导战略,多渠道汇聚资金,完善服务体系 | 第36-37页 |
4.5.2 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网络管理,做到与时俱进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