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低场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成像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超短回波时间成像技术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UTE成像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第16-22页
    2.1 磁共振物理第16-17页
        2.1.1 磁化矢量第16-17页
        2.1.2 共振吸收第17页
        2.1.3 弛豫现象第17页
    2.2 磁共振信号第17-19页
        2.2.1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第17-18页
        2.2.2 自旋回波信号第18页
        2.2.3 梯度回波信号第18页
        2.2.4 反转恢复信号第18-19页
    2.3 磁共振成像的空间编码与k空间第19-21页
        2.3.1 层面选择第19-20页
        2.3.2 相位编码第20页
        2.3.3 频率编码第20页
        2.3.4 k空间第20-21页
    2.4 磁共振加权图像第21-22页
        2.4.1 质子密度加权图像第21页
        2.4.2 T_1加权图像第21页
        2.4.3 T_2/T_2~*加权图像第21-22页
3 超短回波时间磁共振成像原理第22-35页
    3.1 引言第22-23页
    3.2 UTE序列第23-30页
        3.2.1 二维UTE序列第23-28页
        3.2.2 三维UTE序列第28-30页
    3.3 UTE图像重建第30-35页
        3.3.1 主要步骤第31-32页
        3.3.2 卷积核第32页
        3.3.3 密度补偿函数第32页
        3.3.4 对比度增强第32-33页
        3.3.5 T_2~*的测量第33-35页
4 二维UTE成像第35-42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水模成像第35-38页
    4.3 人体成像第38-40页
    4.4 讨论与总结第40-42页
5 三维UTE成像第42-50页
    5.1 引言第42页
    5.2 水模成像第42-45页
    5.3 人体成像第45-49页
    5.4 总结与讨论第49-5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6.1 总结第50-51页
    6.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作者简历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自适应控制的硅微机械数字化陀螺仪系统设计
下一篇:再造社群--基于传播的仪式观透视三叶草故事家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