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互联网市场独特结构辨析 | 第16-21页 |
一、互联网市场垄断现状 | 第16-18页 |
二、互联网市场垄断现象成因 | 第18页 |
三、互联网市场的结构特点 | 第18-21页 |
(一)互联网市场具有垄断性和竞争性双强化的特点 | 第18-20页 |
(二)互联网市场垄断具有稳定性与易变性并存的特点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对互联网市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一、互联网市场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 第21-22页 |
二、互联网市场出现政府失效现象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互联网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24-35页 |
第一节 互联网相关市场界定的困境与成因 | 第24-29页 |
一、互联网相关市场界定的困境 | 第24-26页 |
(一)相关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24页 |
(二)司法实践界定方法和标准缺乏科学性 | 第24-26页 |
二、互联网相关市场界定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一)互联网本身具有独特的属性 | 第26页 |
(二)互联网市场的网络性 | 第26-27页 |
(三)互联网市场的双边性 | 第27-28页 |
(四)互联网市场的创新性与动态性。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互联网相关市场界定方法选择 | 第29-31页 |
第三节 互联网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31-35页 |
一、互联网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 | 第31-33页 |
二、互联网相关地域市场的界定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 | 第35-47页 |
第一节 互联网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35-40页 |
一、互联网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困境 | 第35-37页 |
(一)市场份额计算方法不适用于互联网市场 | 第35页 |
(二)市场份额界定相关市场作用在减弱 | 第35-36页 |
(三)互联网市场份额举证困难 | 第36-37页 |
二、各国互联网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标准 | 第37-40页 |
(一)市场结果标准 | 第37-38页 |
(二)市场行为标准 | 第38页 |
(三)市场结构标准 | 第38-40页 |
第二节 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 | 第40-47页 |
一、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40-43页 |
(一)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分类 | 第40-41页 |
(二)互联网市场滥用支配地位的表现形式 | 第41-43页 |
二、互联网市场滥用支配地位的认定困境 | 第43-44页 |
(一)互联网市场剥削性滥用行为的认定困境 | 第43页 |
(二)互联网市场妨碍性滥用行为的认定困境 | 第43-44页 |
三、各国在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规制实践 | 第44-47页 |
(一)互联网市场剥削性滥用行为的规制实践 | 第44-45页 |
(二)互联网市场妨碍性滥用行为的规制实践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47-53页 |
第一节 确定法律规制原则 | 第47-48页 |
一、执法过程中坚持审慎原则 | 第47页 |
二、违法认定时遵循合理原则为主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完善 | 第48-53页 |
一、互联网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和界定因素的完善 | 第48-50页 |
(一)互联网相关市场界定方法的完善 | 第48-49页 |
(二)互联网相关市场界定因素的完善 | 第49页 |
(三)互联网相关市场模糊界定的可行性 | 第49-50页 |
二、互联网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因素和方法的完善 | 第50页 |
(一)互联网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因素的完善 | 第50页 |
(二)互联网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方法的完善 | 第50页 |
三、互联网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的完善 | 第50-53页 |
(一)互联网市场剥削性滥用行为认定的完善 | 第51页 |
(二)互联网市场妨碍性滥用行为认定的完善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