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导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1 科技型小微企业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2.2 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1.3.1 科技型小微企业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1.3.2 协同创新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3.3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界定 | 第18页 |
1.4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2页 |
1.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 第18-19页 |
1.4.2 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 | 第19-20页 |
1.4.3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 | 第20-21页 |
1.4.4 协同理论 | 第21-22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动因与效应 | 第23-30页 |
2.1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构建背景 | 第23-24页 |
2.2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动因 | 第24-27页 |
2.2.1 内部利益驱动 | 第24-25页 |
2.2.2 市场竞争推动 | 第25-26页 |
2.2.3 政府政策引导 | 第26-27页 |
2.3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效应 | 第27-29页 |
2.3.1 稳固小微企业发展 | 第27页 |
2.3.2 促进创新资源有序流动 | 第27-28页 |
2.3.3 减少科技创新风险 | 第28-29页 |
2.4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作用 | 第29-30页 |
2.4.1 降低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 | 第29页 |
2.4.2 提高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效率 | 第29页 |
2.4.3 解决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发展 | 第29-30页 |
3.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架构与特征 | 第30-33页 |
3.1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基本架构 | 第30-32页 |
3.1.1 协同创新中各个协同主体分析 | 第30-31页 |
3.1.2 协同创新中不同关系链条 | 第31-32页 |
3.2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特征 | 第32-33页 |
3.2.1 目标一致性 | 第32页 |
3.2.2 系统开放性 | 第32-33页 |
3.2.3 运行动态性 | 第33页 |
3.2.4 信息双向性 | 第33页 |
4.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运行模式 | 第33-38页 |
4.1 辅助式协同创新模式 | 第34-36页 |
4.1.1 政府提供协同创新平台 | 第34页 |
4.1.2 政府强化政策支持 | 第34-35页 |
4.1.3 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 第35-36页 |
4.2 直接协同创新模式 | 第36-38页 |
4.2.1 政府直接间接给予资金支持 | 第36-37页 |
4.2.2 政府科研单位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合作 | 第37页 |
4.2.3 政府连通企业与产学研之间协同创新 | 第37-38页 |
5. 案例研究 | 第38-41页 |
5.1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方案 | 第38-39页 |
5.2 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 第39-40页 |
5.3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 | 第40-41页 |
6. 促进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建议 | 第41-44页 |
6.1 营造适合科技型小微企业良好发展的协同创新环境 | 第41-42页 |
6.2 引入产学研方式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 第42页 |
6.3 发挥政府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护航作用 | 第42页 |
6.4 政府整体性地协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