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龙高速公路马岭头隧道工程病害分析与整治措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膨胀岩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膨胀岩地区隧道病害现状 | 第13-14页 |
1.2.3 膨胀岩隧道病害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1.2.4 膨胀岩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 第15-16页 |
1.2.5 膨胀岩隧道病害整治实例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马岭头隧道病害历史分析 | 第18-27页 |
2.1 马岭头隧道工程概况 | 第18页 |
2.2 隧址区自然地理条件 | 第18-20页 |
2.3 原设计变更及病害状况 | 第20-22页 |
2.3.1 原设计变更与施工 | 第20-21页 |
2.3.2 隧道病害历史及处治措施 | 第21-22页 |
2.4 马岭头隧道病害检测 | 第22-25页 |
2.4.1 隧道衬砌开裂 | 第22-24页 |
2.4.2 隧道路面裂缝 | 第24-25页 |
2.4.3 隧道渗漏水情况 | 第25页 |
2.5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马岭头隧道病害现状检测与分析 | 第27-38页 |
3.1 专项检测内容及方法 | 第27-31页 |
3.1.1 衬砌厚度检测 | 第27-29页 |
3.1.2 衬砌强度检测 | 第29-30页 |
3.1.3 隧道裂缝检测 | 第30-31页 |
3.2 隧道检测结果分析 | 第31-36页 |
3.2.1 衬砌厚度 | 第31-32页 |
3.2.2 衬砌背后脱空 | 第32-33页 |
3.2.3 衬砌强度 | 第33-35页 |
3.2.4 衬砌裂缝及渗漏水 | 第35-36页 |
3.2.5 隧道横断面净空 | 第36页 |
3.3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隧道病害原因分析 | 第38-64页 |
4.1 隧道地质勘探 | 第38-42页 |
4.1.1 地质勘探方案及内容 | 第38-39页 |
4.1.2 隧道勘探成果分析 | 第39-41页 |
4.1.3 断层破碎泥岩带位置走向 | 第41-42页 |
4.2 断层破碎带对隧道的影响 | 第42-47页 |
4.2.1 断层破碎带分布 | 第42页 |
4.2.2 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 第42-43页 |
4.2.3 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病害的关系 | 第43-45页 |
4.2.4 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影响分区 | 第45-47页 |
4.3 路面纵向开裂病害分析 | 第47-49页 |
4.3.1 病害基本情况 | 第47页 |
4.3.2 裂缝处芯样情况 | 第47-48页 |
4.3.3 病害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4.4 隧道衬砌结构纵向裂缝病害分析 | 第49-54页 |
4.4.1 隧道左侧纵向裂缝 | 第49-52页 |
4.4.2 隧道右侧纵向裂缝 | 第52-54页 |
4.5 车行横通道段病害分析 | 第54-56页 |
4.5.1 车行横通道段病害情况 | 第54页 |
4.5.2 病害原因分析 | 第54-56页 |
4.6 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安全分析 | 第56-63页 |
4.6.1 结构计算原则 | 第56-57页 |
4.6.2 安全性判据 | 第57页 |
4.6.3 荷载分类及组合 | 第57-58页 |
4.6.4 数值计算模型 | 第58-59页 |
4.6.5 计算参数 | 第59页 |
4.6.6 荷载计算 | 第59-60页 |
4.6.7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4.7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隧道病害的整治措施 | 第64-80页 |
5.1 概述 | 第64页 |
5.2 方案适用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64-65页 |
5.3 隧道加固措施 | 第65-75页 |
5.3.1 外贴钢拱架加固措施 | 第65-67页 |
5.3.2 内置钢拱架加固措施 | 第67-68页 |
5.3.3 钢拱架加筋加固措施 | 第68-71页 |
5.3.4 重新施作二衬加固措施 | 第71-73页 |
5.3.5 隧道加固措施比选 | 第73-75页 |
5.4 地下水整治的措施 | 第75-78页 |
5.4.1 设计思路 | 第75页 |
5.4.2 技术方案 | 第75-77页 |
5.4.3 工艺方案 | 第77-78页 |
5.4.4 施工要点 | 第78页 |
5.5 小结 | 第78-80页 |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