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方法论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批判”的批判

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导论第15-37页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第15-19页
        (一)“自然辩证法批判”的缘起第15-18页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8-19页
    二、研究的现状综述第19-34页
        (一)关于“自然辩证法批判”第19-24页
        (二)关于“自然辩证法批判的批判”第24-29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第29-34页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34-35页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第34-35页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第35页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第35-37页
        (一)研究的重难点第35-36页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第36-37页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批判”第37-57页
    一、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批判:见物而不见人第37-41页
        (一)自然辩证法的自然是抽象的自然第37-39页
        (二)自然辩证法是敌视人的唯物主义第39-41页
    二、自然辩证法的辩证法批判:见存在不见思维第41-46页
        (一)自然辩证法是费尔巴哈式的形而上学第41-42页
        (二)“矛盾”必然导致科学、批判和理性的瓦解第42-46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观批判:见自然而不见历史第46-57页
        (一)自然辩证法脱离了社会历史的实践第46-51页
        (二)因自然辩证法的僭越而消解辩证法的革命性第51-53页
        (三)辩证法的僭越的危机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第53-57页
第二章 “自然观批判”的批判:人与自然的双重维度第57-76页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分工问题第57-61页
        (一)自在自然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意义第57-59页
        (二)恩格斯担任了确立辩证自然观的主要工作第59-61页
    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与“人”第61-66页
        (一)自然的自在性与属人性的统一第61-64页
        (二)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第64-65页
        (三)人与自然的生态一致性第65-66页
    三、驳“马恩自然观对立论”第66-76页
        (一)恩格斯与马克思自然观的同一性第66-70页
        (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解答第70-76页
第三章 “辩证法批判”的批判:存在与思维的双重逻辑第76-104页
    一、自然辩证法:辩证思维的自然科学论证第76-81页
        (一)自然科学成果呈现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第76-79页
        (二)“现实世界”的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第79-81页
    二、自然科学从形而上学思维向辩证思维复归第81-87页
        (一)形而上学是“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第82-85页
        (二)“辩证思维的复归”是科学的“阿利阿德尼线”第85-87页
    三、“理论思维”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第87-95页
        (一)辩证法不是知性思维,而是辩证思维第88-92页
        (二)辩证法不是随处套用的公式,而是一种“理论思维”第92-95页
    四、对“见形而上学不见辩证法”的反击第95-104页
        (一)恩格斯通过自然科学实现了哲学的现实化第95-99页
        (二)辩证思维是唯一符合哲学本性的理论思维第99-104页
第四章 “历史观批判”的批判: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第104-130页
    一、对指责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僭越的批判第104-109页
        (一)马克思对自然界客观辩证法的确认第104-106页
        (二)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第106-109页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第109-117页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自然和自然科学第109-113页
        (二)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本性第113-117页
    三、对自然辩证法陷入危机的批判第117-124页
        (一)真正的批判对象第118-121页
        (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第121-124页
    四、对“修正的辩证法”的否定第124-130页
        (一)人与自然解放的一致性第125-127页
        (二)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路径第127-130页
第五章 “自然辩证法批判”的批判的当代价值第130-143页
    一、“自然观批判”的批判:生态文明理论的本体之维第130-133页
        (一)人与自然的双重生态意蕴第130-132页
        (二)生态文明理论的本体之维第132-133页
    二、“辩证法批判”的批判: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之根第133-136页
        (一)自觉的辩证法对两种极端认识论的超越第134-135页
        (二)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科学整体主义的自觉践行第135-136页
    三、“历史观批判”的批判: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旨归第136-143页
        (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第137-140页
        (二)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140-143页
结语第143-14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46-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和参与的科研活动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达米特直觉主义逻辑哲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持续学习:测量、特征及相关研究--以重庆市10所普通本科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