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1.1 物化处理技术现状 | 第18-19页 |
1.1.1 混凝沉淀法 | 第18页 |
1.1.2 气浮法 | 第18-19页 |
1.1.3 吸附法 | 第19页 |
1.1.4 膜分离法 | 第19页 |
1.2 化学处理技术现状 | 第19-21页 |
1.2.1 铁碳法 | 第19-20页 |
1.2.2 臭氧氧化法 | 第20页 |
1.2.3 Fenton试剂法 | 第20-21页 |
1.2.4 光催化氧化 | 第21页 |
1.3 生物处理技术现状 | 第21-23页 |
1.3.1 厌氧生物处理 | 第21-22页 |
1.3.2 好氧生物处理 | 第22-23页 |
1.3.3 厌氧-好氧处理 | 第23页 |
1.4 其他组合工艺 | 第23-24页 |
1.4.1 Fenton氧化-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 | 第23页 |
1.4.2 Fenton氧化-混凝沉淀-UASB-A/O工艺 | 第23-24页 |
1.4.3 微电解-水解酸化-SBR工艺 | 第24页 |
1.4.4 微电解-混凝沉淀-臭氧氧化-A/O工艺 | 第24页 |
1.4.5 预处理-UBF-接触氧化-BAF处理工艺 | 第24页 |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4-25页 |
1.5.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6 研究目内容及目的 | 第25-2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8-36页 |
2.1 仪器与材料 | 第28页 |
2.2 项目概述 | 第28页 |
2.3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2.3.1 设计依据 | 第29页 |
2.3.2 设计原则 | 第29页 |
2.4 设计水量、进出水水质 | 第29-30页 |
2.4.1 设计水量及水质 | 第29页 |
2.4.2 设计出水指标 | 第29-30页 |
2.5 工艺流程选择及设计参数说明 | 第30-32页 |
2.5.1 水质特征分析 | 第30页 |
2.5.2 工艺流程选择 | 第30页 |
2.5.3 主要构筑物、设备及工艺参数 | 第30-31页 |
2.5.4 工艺流程说明 | 第31-32页 |
2.5.5 现场试验流程及主要设备 | 第32页 |
2.6 填料选择 | 第32-33页 |
2.7 测试与分析方法 | 第33-36页 |
2.7.1 指标测定 | 第33页 |
2.7.2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及分析 | 第33页 |
2.7.3 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及分析 | 第33-34页 |
2.7.4 平行因子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曝气铁碳微电解处理制药废水的实验研究 | 第36-46页 |
3.1 实验装置 | 第36-37页 |
3.2 单因素实验 | 第37-38页 |
3.2.1 HRT影响的研究 | 第37页 |
3.2.2 进水pH值影响的研究 | 第37页 |
3.2.3 气水比影响的研究 | 第37页 |
3.2.4 最优运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研究 | 第37页 |
3.2.5 pH值对电解出水絮凝效果影响的研究 | 第37-38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3.3.1 HRT影响的研究 | 第38-39页 |
3.3.2 进水pH值影响的研究 | 第39-41页 |
3.3.3 气水比影响的研究 | 第41-43页 |
3.3.4 最优运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研究 | 第43-44页 |
3.3.5 pH值对微电解出水絮凝效果影响的研究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处理制药废水的实验研究 | 第46-54页 |
4.1 实验装置 | 第46页 |
4.2 单因素实验 | 第46-47页 |
4.2.1 HRT影响的研究 | 第46-47页 |
4.2.2 进水pH值影响的研究 | 第47页 |
4.2.3 臭氧通量影响的研究 | 第47页 |
4.2.4 不同吸附材料对臭氧氧化处理效果研究 | 第47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4.3.1 HRT影响的研究 | 第47-48页 |
4.3.2 进水pH值影响的研究 | 第48-50页 |
4.3.3 臭氧通量影响的研究 | 第50-51页 |
4.3.4 不同吸附材料对臭氧氧化处理效果研究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组合工艺对于制药废水的中试实验 | 第54-68页 |
5.1 试验结果 | 第54-66页 |
5.1.1 预驯化 | 第54-55页 |
5.1.2 重新培养 | 第55-56页 |
5.1.3 重新驯化 | 第56-59页 |
5.1.4 50%比例进水运行 | 第59-60页 |
5.1.5 50%比例进水运行+臭氧氧化 | 第60-62页 |
5.1.6 中试各段工艺运行效果 | 第62-63页 |
5.1.7 中试微电解池运行效果 | 第63-64页 |
5.1.8 中试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运行效果 | 第64-66页 |
5.2 中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66-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制药废水DOM的光谱学分析 | 第68-86页 |
6.1 微电解小试 | 第68-74页 |
6.1.1 HRT影响 | 第69-71页 |
6.1.2 pH影响 | 第71-72页 |
6.1.3 气水比影响 | 第72-73页 |
6.1.4 最佳参数运行 | 第73页 |
6.1.5 絮凝试验 | 第73-74页 |
6.2 臭氧小试 | 第74-83页 |
6.2.1 HRT影响 | 第75-76页 |
6.2.2 pH影响 | 第76-78页 |
6.2.3 臭氧通量影响 | 第78-80页 |
6.2.4 吸附材料影响 | 第80-83页 |
6.3 中试DOM | 第83-8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6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