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页 |
1.2 新城疫病毒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病原学 | 第12-13页 |
1.2.2 NDV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 | 第13-14页 |
1.2.3 流行病学 | 第14页 |
1.3 APMV6简介 | 第14-15页 |
1.4 抗病毒天然免疫概述 | 第15-17页 |
1.5 V蛋白对抗宿主细胞先天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5.1 V蛋白对抗宿主细胞先天免疫的机制 | 第17-19页 |
1.5.2 V蛋白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野生水禽副粘病毒的分离鉴定 | 第23-51页 |
2.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1.1 病料、病毒和细胞 | 第23-24页 |
2.1.2 菌株、载体 | 第24页 |
2.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24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2.1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24页 |
2.2.2 尿囊液的PCR检测 | 第24-25页 |
2.2.3 禽副粘病毒的分离和增殖 | 第25-26页 |
2.2.4 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 | 第26页 |
2.2.5 新城疫病毒的蚀斑纯化 | 第26-27页 |
2.2.6 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的测定 | 第27页 |
2.2.7 电镜观察 | 第27-28页 |
2.2.8 野鸟源新城疫病毒F基因扩增及遗传演化分析 | 第28页 |
2.2.9 NDV代表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 | 第28-30页 |
2.2.10 野鸟源APMV6分离及毒力基因遗传演化分析 | 第30-31页 |
2.3 结果 | 第31-49页 |
2.3.1 野鸟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 第31-32页 |
2.3.2 F基因序列分析 | 第32-37页 |
2.3.3 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毒力测定 | 第37页 |
2.3.4 电镜观察结果 | 第37-38页 |
2.3.5 NDV代表毒株的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8-43页 |
2.3.6 野鸟源APMV6分离鉴定 | 第43-49页 |
2.4 讨论 | 第49-51页 |
2.4.1 NDV的分离鉴定 | 第49页 |
2.4.2 F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 第49-50页 |
2.4.3 APMV6的分离鉴定 | 第50-51页 |
3 V蛋白对抗宿主细胞先天免疫机制研究 | 第51-69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3.1.1 病毒株、质粒、菌株 | 第51页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51-56页 |
3.2.1 副粘病毒V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1-54页 |
3.2.2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 | 第54-55页 |
3.2.3 V蛋白抑制宿主细胞产生IFN-β的机制研究 | 第55-56页 |
3.3 结果 | 第56-67页 |
3.3.1 NDV的V蛋白抑制宿主细胞IFN-β的产生 | 第56-61页 |
3.3.2 APMV6的V蛋白抑制宿主细胞IFN-β的产生 | 第61-67页 |
3.4 讨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4页 |
附录 | 第84-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附件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