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问题的确立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4.1 高三复习课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4.2 数学理解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4.3 平面向量教与学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4.4 文献综述结语 | 第12-13页 |
第2章 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数学复习的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2.1.1 教学策略的特征 | 第13页 |
2.1.2 几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 第13-14页 |
2.2 数学理解的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2.3 数学概念学习理论——APOS理论 | 第16页 |
2.4 研究标准的界定 | 第16-18页 |
第3章 高三一轮复习前学生“平面向量”理解水平的调查研究 | 第18-27页 |
3.1 调查方法与过程 | 第18-19页 |
3.1.1 测试调查 | 第18-19页 |
3.1.2 访谈法 | 第19页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3.2.1 对平面向量操作阶段的理解情况 | 第19-20页 |
3.2.2 对平面向量过程阶段的理解情况 | 第20-22页 |
3.2.3 对平面向量对象阶段的理解情况 | 第22-23页 |
3.2.4 对平面向量图示阶段的理解情况 | 第23-25页 |
3.3 结论 | 第25-27页 |
第4章 高三一轮复习的教学案例及分析 | 第27-31页 |
4.1 访谈结果 | 第27页 |
4.2 教学案例——《第1课时向量的概念与向量的线性运算》 | 第27-30页 |
4.3 教学案例分析 | 第30-31页 |
第5章 高三一轮复习后学生“平面向量”理解水平的调查研究 | 第31-40页 |
5.1 调查方法与过程 | 第31-32页 |
5.1.1 测试调查 | 第31-32页 |
5.1.2 访谈法 | 第32页 |
5.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5.2.1 对平面向量操作阶段的理解情况 | 第32-33页 |
5.2.2 对平面向量过程阶段的理解情况 | 第33-34页 |
5.2.3 对平面向量对象阶段的理解情况 | 第34-35页 |
5.2.4 对平面向量图示阶段的理解情况 | 第35-38页 |
5.3 结论 | 第38-40页 |
第6章 基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6.1 高三一轮复习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水平的教学策略 | 第40-41页 |
6.1.1 重视数学“双基”的建构 | 第40页 |
6.1.2 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第40-41页 |
6.1.3 注重例题的反思 | 第41页 |
6.2 对高三二轮复习的建议 | 第41-43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