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18页 |
ABSTRACT | 第18-22页 |
缩略语表 | 第23-26页 |
第一章 百可利防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现状(前言) | 第26-48页 |
第一节 百可利药理学研究概况 | 第26-29页 |
第二节 百可利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第29-33页 |
第三节 百可利与帕金森病 | 第33-39页 |
第四节 百可利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第二章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震颤症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48-113页 |
前言 | 第48-50页 |
第一节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的震颤行为学影响 | 第50-5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2-55页 |
3.1 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筛选结果 | 第52-53页 |
3.2 百可利抗帕金森病震颤的量效关系评价结果 | 第53-54页 |
3.3 百可利抗帕金森病震颤的时效关系评价结果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第二节 6-OHDA-MFB注射大鼠中脑黑质损伤程度鉴定及百可利的影响 | 第56-6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4. 讨论 | 第60页 |
第三节 百可利对6-OHDA-MFB单侧损伤帕金森病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60-6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3.1 百可利对6-OHDA单侧损伤帕金森病大鼠脑SN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61-63页 |
3.2 百可利对6-OHDA单侧损伤帕金森病大鼠SN突触体数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血脑屏障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 第64-65页 |
4. 讨论 | 第65-66页 |
第四节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66-7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4. 讨论 | 第70-71页 |
第五节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基底神经节GLU和GABA递质的影响 | 第71-7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3-75页 |
3.1 百可利对6-OHDA损伤大鼠纹状体Glu递质的影响 | 第73页 |
3.2 百可利对6-OHDA损伤大鼠STN的Glu递质的影响 | 第73-74页 |
3.3 百可利对6-OHDA损伤大鼠纹状体内GABA神经递质的影响 | 第74-75页 |
3.4 百可利对6-OHDA损伤大鼠GPe的GABA神经递质的影响 | 第75页 |
4. 讨论 | 第75-77页 |
第六节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DAT和VMAT-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7-8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8-81页 |
3.1 百可利6-OHDA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DA转运体(DAT)的影响 | 第78-80页 |
3.2 百可利对6-OHDA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的影响 | 第80-81页 |
4. 讨论 | 第81-83页 |
第七节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GFAP、OX-42、GABA-T以及STN的G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3-9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3-89页 |
3.1 百可利对6-OHDA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GFA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 第83-85页 |
3.2 百可利对6-OHDA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ox-42的影响 | 第85-86页 |
3.3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GABA转氨酶(GABA-T)的影响 | 第86-88页 |
3.4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STN的G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8-89页 |
4. 讨论 | 第89-91页 |
第八节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D_1,D_2,A_2A以及ACHR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91-9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1-9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92-98页 |
3.1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D_1受体(D_1R)表达的影响 | 第92-93页 |
3.2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D_2受体(D_2R)表达的影响 | 第93-95页 |
3.3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A_(2A)受体(A_(2A)R)表达的影响 | 第95-96页 |
3.4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Ach受体(AchR)表达的影响 | 第96-98页 |
4. 讨论 | 第98-99页 |
第九节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基底神经节COI、GDH和GAD67MRNA表达的影响 | 第99-10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9-10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0-10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01-105页 |
3.1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GPe的COI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3.2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STN的COI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3.3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丘脑的COI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03页 |
3.4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GPe GAD67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3.5 百可利对6-OHDA致帕金森病大鼠STh GDH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4. 讨论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第三章 百可利对MPTP帕金森病食蟹猴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113-145页 |
前言 | 第113-114页 |
第一节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食蟹猴行为学影响 | 第114-12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14-12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20-123页 |
4. 讨论 | 第123-124页 |
第二节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黑质TH和纹状体COMT,MAOB,GABA-T和GAT-1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24-13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2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25-129页 |
3.1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黑质TH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3.2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纹状体COMT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3.3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纹状体MAO-B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27页 |
3.4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纹状体GABA-T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3.5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纹状体GAT-1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4. 讨论 | 第129-130页 |
第三节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基底神经节GPI的COI,GAD67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0-13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31-132页 |
3.1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GPi COI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3.2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GPi GAD67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2页 |
4. 讨论 | 第132-133页 |
第四节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基底神经节GPE的COI,GAD67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3-13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33-135页 |
3.1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GPe COI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3.2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GPe GAD67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4. 讨论 | 第135页 |
第五节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基底神经节STN的COI,GDH,GS和EAAT2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5-13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5-1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36-138页 |
3.1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STH COI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3.2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STH GDH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7页 |
3.3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STH GS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3.4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STH EAAT2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8页 |
4. 讨论 | 第138-139页 |
第六节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丘脑COI, GAD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9-14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40-141页 |
3.1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丘脑COI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40页 |
3.2 百可利对MPTP致帕金森病猴丘脑GAD67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4. 讨论 | 第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5页 |
第四章 百可利抗谷氨酸诱导的中脑DA能神经元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 第145-189页 |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 | 第145-148页 |
第二节 百可利抗GLU氧化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48-16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9-15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52-160页 |
3.1 中脑原代DA能神经元形态学观察 | 第152-153页 |
3.2 体外培养中脑原代DA能神经元TH免疫荧光鉴定 | 第153-154页 |
3.3 细胞活力的测定 | 第154-156页 |
3.4 百可利对Glu致DA神经元损伤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156-157页 |
3.5 百可利对Glu致DA神经元损伤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157-158页 |
3.6 细胞核染色法检测百可利对Glu诱导DA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第158-159页 |
3.7 百可利对Glu致DA神经元损伤的ROS含量的影响 | 第159-160页 |
4. 讨论 | 第160-162页 |
第三节 百可利对GLU致大鼠原代中脑DA能神经元细胞内钙和NO升高的影响SN致密区内 | 第162-17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62-16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63-16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65-169页 |
3.1 中脑原代DA能神经元形态学观察 | 第165页 |
3.2 中脑原代DA能神经元TH免疫荧光鉴定 | 第165-166页 |
3.3 Glu对中脑神经元[Ca~(2+)]_i的影响 | 第166-167页 |
3.3 百可利对Glu诱导细胞内钙升高的影响 | 第167-168页 |
3.4 百可利对Glu促DA神经元释放的NO含量的影响 | 第168-169页 |
4 讨论 | 第169-170页 |
第四节 百可利对谷氨酸致中脑DA能神经元损伤后NNOS、CFOS和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70-17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7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70-17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74-176页 |
3.1 百可利对Glu致大鼠原代中脑DA能神经元损伤后n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74-175页 |
3.2 百可利对Glu致大鼠原代中脑DA能神经元损伤后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75页 |
3.3 百可利对Glu致大鼠原代中脑DA能神经元损伤后CaMK 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75-176页 |
4 讨论 | 第176-177页 |
第五节 百可利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T型钙通道表达的影响 | 第177-18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77-17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78-17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79-181页 |
3.1 大鼠海马神经元免疫荧光鉴定 | 第179页 |
3.2 百可利对海马神经元CAV3.1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79-180页 |
3.3 百可利对海马神经元CAV3.3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80-181页 |
4 讨论 | 第181-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183页 |
结论 | 第183-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89页 |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组合抗帕金森病震颤作用比较 | 第189-195页 |
前言 | 第189-190页 |
1. 相关化合物选择的依据 | 第190页 |
2. 相关化合物及组合抗帕金森震颤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 第190-193页 |
3. 结论 | 第193-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195页 |
第六章 全文讨论 | 第195-200页 |
全文结论 | 第200-201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1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01-203页 |
致谢 | 第203-205页 |
个人简介 | 第205-206页 |
附件 | 第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