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园山风景区游步道沿线景观资源开发与设计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引言第18-19页
    1.2 国内外游步道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 风景区游步道设计典型案例第21-29页
        1.3.1 美国国家步道系统建设第21-22页
        1.3.2 英国国家步道系统规划第22-24页
        1.3.3 香港游步道系统网络建设第24-25页
        1.3.4 台湾杉林溪游步道设计第25-27页
        1.3.5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第27-28页
        1.3.6 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第28-29页
    1.4 本题研究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第30-3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0-31页
        2.1.1 地貌与水文特征第30-31页
        2.1.2 气候特征第31页
        2.1.3 植物资源第31页
    2.2 研究区现有游步道概况第31-33页
    2.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3-38页
        2.3.1 游步道沿线视觉景观资源研究第33-35页
        2.3.2 游步道沿线声音景观资源与康养环境调查第35页
        2.3.3 研究区游客需求与行为特征分析第35-36页
        2.3.4 游步道优化设计第36-37页
        2.3.5 技术路线第37-38页
第三章 园山风景区游客的需求与喜好分析第38-63页
    3.1 游客基本特征分析第38-47页
        3.1.1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第38-39页
        3.1.2 客源市场地域特征分析第39-40页
        3.1.3 游客出行计划分析第40-44页
        3.1.4 不同游客类群需求与喜好的差异性第44-47页
    3.2 游客对园山风景区现状评价第47-61页
        3.2.1 游客对风景区整体评价第47-49页
            3.2.1.1 游客对景区游步道的评价第47-48页
            3.2.1.2 游客对景区基础设施的需求第48-49页
        3.2.2 游客在园山登山体验情况分析第49-56页
            3.2.2.1 登山景点的选择第49-50页
            3.2.2.2 景观吸引力分析第50-51页
            3.2.2.3 游步道沿途风景评价第51-52页
            3.2.2.4 游客对于现有线路的感受第52页
            3.2.2.5 基于游览景点的路线分析第52-56页
        3.2.3 游客对园山森林疗养了解状况第56-60页
            3.2.3.1 游客对于森林环境注意第56-57页
            3.2.3.2 游客声景保健作用与芳香疗法了解第57-59页
            3.2.3.3 识别植物种类分析第59页
            3.2.3.4 游步道中增加森林保健的指引需求第59-60页
        3.2.4 游客对于风景区游步道改进提升建议第60-61页
    3.3 基于游客需求与行为的提升对策第61-63页
第四章 游步道沿线的植物景观资源分析第63-71页
    4.1 植物景观资源调查第63-67页
        4.1.1 “老虎沟-许愿树”游步道植物景观资源第64-66页
        4.1.2 “大康溪谷-鹅公髻”游步道植物景观资源第66-67页
    4.2 植物景观资源挖掘利用第67-69页
        4.2.1 视觉型植物景观资源第67-68页
        4.2.2 嗅觉型植物景观资源第68-69页
    4.3 游步道沿线植物景观资源利用对策第69-71页
第五章 游步道沿线的视觉景观资源分析第71-84页
    5.1 基于SD法的美景度评价第71-74页
        5.1.1 林内与林外景观资源美景度评价第72-73页
        5.1.2 两条游步道景观资源美景度评价第73-74页
    5.2 游步道视觉景观的人体感知评价第74-82页
        5.2.1 皮肤电导率变化第76-78页
        5.2.2 呼吸频率变化第78-80页
        5.2.3 心率变化第80-82页
    5.3 小结第82-84页
第六章 游步道沿线的声音景观资源与小气候状况分析第84-91页
    6.1 游步道沿线声景资源利用第84-86页
        6.1.1 声景资源分类第84-85页
        6.1.2 游步道沿线声音强度变化第85-86页
    6.2 小气候状况分析第86-90页
        6.2.1 沿线气温状况分析第87页
        6.2.2 沿线相对湿度状况分析第87-88页
        6.2.3 沿线人体舒适度比较第88-89页
        6.2.4 沿线光照强度与紫外线强度分析第89-90页
    6.3 小结第90-91页
第七章 游步道沿线的景观资源评价与开发第91-102页
    7.1 资源开发与优化总则第91-93页
        7.1.1 优化背景第91页
        7.1.2 开发与优化思路第91页
        7.1.3 开发与优化原则第91-93页
    7.2 游步道现状及需求第93-96页
    7.3 游步道设计总体提升对策第96-102页
        7.3.1 自主式植物科普教育第97页
        7.3.2 芳香植物景观资源开发第97-98页
        7.3.3 森林声音景观资源开发第98-99页
        7.3.4 游步道指示设施提升第99-100页
        7.3.5 亲水景观优化设计第100页
        7.3.6 游步道线路基于游客需求划分第100-102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02-105页
    8.1 结论第102-103页
    8.2 讨论与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附录第112-115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与其二倍体亲本抗旱性及DNA甲基化差异研究
下一篇:干旱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期及苗期生理影响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