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文化自觉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的来源与意义第10-11页
        1、选题来源第10-11页
        2、选题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主要内容第15-16页
        2、研究方法第16页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16-18页
        1、创新之处第16-17页
        2、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1章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自觉的主要原因第18-29页
    1.1 抗日战争的推动第18-20页
        1.1.1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第18-19页
        1.1.2 中华民族面临文化生存的艰难抉择第19-20页
    1.2 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第20-23页
        1.2.1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第21-22页
        1.2.2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第22-23页
    1.3 对前期革命失败经验的深刻总结第23-26页
        1.3.1 抗日战争以前对文化民族性的重视不足第23-24页
        1.3.2 抗日战争时期对文化民族性的高度重视第24-26页
    1.4 毛泽东个人地位的变化第26-29页
        1.4.1 抗日战争以前毛泽东的决策权利受到一定限制第26-27页
        1.4.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逐步得到确立第27-29页
第2章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自觉的主要内容第29-52页
    2.1 正确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三者的关系第29-41页
        2.1.1 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反对复古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第29-33页
        2.1.2 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反对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第33-36页
        2.1.3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第36-38页
        2.1.4 理性把握中西马三者的关系,反对割裂三者的联系第38-41页
    2.2 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方向第41-45页
        2.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第41页
        2.2.2 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41-42页
        2.2.3 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42-45页
    2.3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理论构想第45-52页
        2.3.1 反思旧文化,论证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现实合理性第45-47页
        2.3.2 如何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第47-52页
第3章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自觉的鲜明特征第52-59页
    3.1 坚持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第52-54页
        3.1.1 民族性是抗日战争的必然要求第52-53页
        3.1.2 开放性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第53-54页
    3.2 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第54-56页
        3.2.1 科学性源于实践并指导着实践第54-55页
        3.2.2 实践性蕴含着科学又论证了科学第55-56页
    3.3 坚持人民大众性与无产阶级性相统一第56-59页
        3.3.1 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大众化方向第56-57页
        3.3.2 突出了文化建设的无产阶级立场第57-59页
第4章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第59-71页
    4.1 文化发展合乎规律的重要理论成果第59-61页
        4.1.1 文化主体的自觉使得毛泽东成为文化发展的引领者第59-60页
        4.1.2 毛泽东进行价值目的与价值选择的创造性成果第60-61页
    4.2 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第61-64页
        4.2.1 推动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第61-63页
        4.2.2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第63-64页
    4.3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第64-66页
        4.3.1 抗日战争之前中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不足第64-65页
        4.3.2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反思第65-66页
    4.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第66-71页
        4.4.1 创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第67-68页
        4.4.2 理性把握文化发展主旋律与多样性的关系第68-71页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准π相移光栅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研制
下一篇:当前我国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