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第13-16页 |
1.1.1 论文选题的理由 | 第13-14页 |
1.1.2 论文的意义 | 第14-16页 |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7-19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19-20页 |
1.5 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关于经济增长减除贫困的现有文献综述 | 第21-36页 |
2.1 关于经济增长和减除贫困问题的基本理论观点 | 第21-28页 |
2.1.1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 | 第21-25页 |
2.1.1.1 经济增长概念的观点 | 第21-22页 |
2.1.1.2 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 | 第22-25页 |
2.1.2 关于消除贫困理论的观点 | 第25-28页 |
2.1.2.1 贫困与扶贫基本概念的观点 | 第25-26页 |
2.1.2.2 国际扶贫的进程及措施 | 第26页 |
2.1.2.3 扶贫的基本理论的观点 | 第26-28页 |
2.2 经济增长与减除贫困的关系研究 | 第28-31页 |
2.2.1 经济增长有利于贫困减少的观点 | 第28-30页 |
2.2.2 反对经济增长不利于贫困减少的观点 | 第30-31页 |
2.3 关于越南的经济增长减除贫困工作的研究 | 第31-35页 |
2.4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简要评述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经济增长减除贫困的理论分析 | 第36-67页 |
3.1 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36-50页 |
3.1.1 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第36页 |
3.1.2 经济增长的元素 | 第36-41页 |
3.1.3 经济增长的测量 | 第41-43页 |
3.1.4 经济增长的模型 | 第43-50页 |
3.1.4.1 古典模型 | 第43页 |
3.1.4.2 Karl Marx的模型 | 第43-45页 |
3.1.4.3 Keynes经济增长的模型及其发展 | 第45-46页 |
3.1.4.4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第46-49页 |
3.1.4.5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第49-50页 |
3.2 贫困的基本理论 | 第50-59页 |
3.2.1 贫困的概念 | 第50-53页 |
3.2.1.1 国际组织 | 第50-51页 |
3.2.1.2 各国学者的贫困研究 | 第51-53页 |
3.2.1.3 越南关于贫困的概念 | 第53页 |
3.2.2 贫困的类型 | 第53-57页 |
3.2.2.1 狭义的贫困和广义的贫困 | 第53-54页 |
3.2.2.2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 第54-55页 |
3.2.2.3 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 | 第55-56页 |
3.2.2.4 慢性贫困与暂时贫困 | 第56-57页 |
3.2.3 贫困的测量 | 第57-59页 |
3.2.4 贫困线的确定与评估 | 第59页 |
3.3 经济增长与减除贫困的关系 | 第59-67页 |
3.3.1 经济增长与扶贫的辩证关系 | 第59-60页 |
3.3.2 经济增长有效减除贫困的条件 | 第60-65页 |
3.3.2.1 市场处于合理运行的状态 | 第61-64页 |
3.3.2.2 政府的管理处于有效边界 | 第64页 |
3.3.2.3 社会贫困保障系统处于正常运营状态 | 第64-65页 |
3.3.3 宏观政策对解决经济增长与扶贫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 第65-67页 |
第四章 越南经济增长减除贫困的状况 | 第67-117页 |
4.1 越南经济增长的状况 | 第67-77页 |
4.1.1 经济增长的速度及其构成 | 第67-72页 |
4.1.1.1 2011-2015年间越南GDP的增长速度 | 第67-71页 |
4.1.1.2 各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 | 第71-72页 |
4.1.2 越南经济增长的质量 | 第72-75页 |
4.1.2.1 经济增长的效果 | 第72-74页 |
4.1.2.2 越南经济增长中的投资结构 | 第74-75页 |
4.1.3 越南经济增长的成功和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 第75-77页 |
4.1.3.1 取得成功的原因 | 第75页 |
4.1.3.2 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 第75-77页 |
4.2 越南减除贫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 第77-100页 |
4.2.1 2011-2015年间越南减除贫困的基本状况 | 第77-80页 |
4.2.2 基于基尼系数分析的越南贫困 | 第80-83页 |
4.2.3 太原省经济增长和贫困减少的状况 | 第83-89页 |
4.2.3.1 社会-经济状况 | 第83-87页 |
4.2.3.2 太原省贫困问题的现状 | 第87-89页 |
4.2.4 太原省贫困户调查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 第89-100页 |
4.2.4.1 调查的准备情况 | 第89-90页 |
4.2.4.2 问卷设计 | 第90页 |
4.2.4.3 被调查家户的基本情况 | 第90-91页 |
4.2.4.4 按民族分类的被调查家户的贫困状况 | 第91-92页 |
4.2.4.5 调查家户的收入机构分析 | 第92-93页 |
4.2.4.6 被调查家户的期望 | 第93页 |
4.2.4.7 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分析 | 第93-98页 |
4.2.4.8 调查家户导致贫困的原因 | 第98-100页 |
4.3 越南经济增长对减除贫困的影响 | 第100-117页 |
4.3.1 积极影响 | 第100-106页 |
4.3.1.1 经济快速增长改善穷人的生活水平 | 第100-102页 |
4.3.1.2 越南人类发展指数(HDI)已有改善 | 第102-103页 |
4.3.1.3 贫困的比例快速降低 | 第103-104页 |
4.3.1.4 通过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而减少贫困 | 第104-106页 |
4.3.2 消极影响 | 第106-111页 |
4.3.2.1 经济增长的质量低 | 第106-109页 |
4.3.2.2 收入的差异和贫富分化有增加的趋向 | 第109-110页 |
4.3.2.3 城市失业和农村缺少工作的比例比较高 | 第110-111页 |
4.3.2.4 增加环境污染 | 第111页 |
4.3.3 越南经济增长对减除贫困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11-114页 |
4.3.3.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12页 |
4.3.3.2 单位根检验 | 第112-113页 |
4.3.3.3 协整分析 | 第113-114页 |
4.3.4 越南目前的经济增长与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114-117页 |
4.3.4.1 客观原因 | 第114-115页 |
4.3.4.2 主观原因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主要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减除贫困的经验及其比较 | 第117-133页 |
5.1 不同国家通过经济增长减少贫困的状况 | 第117-129页 |
5.1.1 中国 | 第117-120页 |
5.1.2 印度 | 第120-125页 |
5.1.3 泰国 | 第125-127页 |
5.1.4 马来西亚 | 第127-129页 |
5.2 通过经济增长促进贫困减退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 第129-133页 |
5.2.1 各国经济增长和扶贫的共同特点 | 第129-130页 |
5.2.2 各国减少贫困的措施对越南的启发 | 第130-131页 |
5.2.3 运用于越南 | 第131-133页 |
第六章 对越南进一步通过经济增长减除贫困的政策建议 | 第133-155页 |
6.1 明确经济增长减除贫困的目标与战略的重点 | 第133-136页 |
6.1.1 提高经济增长减除贫困效率的目标 | 第133-134页 |
6.1.2 越南目前通过经济增长减除贫困的基本原则 | 第134-135页 |
6.1.3 提高经济增长减除贫困效率的战略重点 | 第135-136页 |
6.2 越南提高经济增长减除贫困效率的措施 | 第136-155页 |
6.2.1 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 第136-140页 |
6.2.2 有效地吸引和使用投资资金 | 第140-142页 |
6.2.3 发展农业、农村 | 第142-145页 |
6.2.4 发展工业,都市 | 第145-147页 |
6.2.5 保护环境的一些急迫措施 | 第147-148页 |
6.2.6 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扶贫提高采用宏观政策的效果 | 第148-155页 |
结语 | 第155-156页 |
附录 | 第156-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68-169页 |
致谢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