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竹论文

基于RNA-seq和Small RNA-seq数据初步构建雷竹成花调控网络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竹类植物在不同层面的研究简述第12-16页
        1.1.1 竹类植物在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第12页
        1.1.2 竹类植物在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第12-13页
        1.1.3 竹类植物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第13页
        1.1.4 竹类植物在组学层面的研究第13-16页
            1.1.4.1 竹类植物在EST测序方面的研究第13-14页
            1.1.4.2 竹类植物在转录组方面的研究第14页
            1.1.4.3 竹类植物在small RNA组方面的研究第14-15页
            1.1.4.4 竹类植物在细胞器组方面的研究第15页
            1.1.4.5 竹类植物在基因组方面的研究第15-16页
            1.1.4.6 竹类植物在蛋白组方面的研究第16页
    1.2 高等植物成花诱导途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2.1 光周期影响开花现象第16-17页
        1.2.2 温度影响开花现象第17页
        1.2.3 自主途径影响开花现象第17-18页
        1.2.4 植物激素影响开花现象第18-19页
    1.3 竹类成花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9-20页
2 RNA-SEQ测序分析第20-4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样本前期准备与采取第20页
        2.1.2 测序与拼接第20页
        2.1.3 基因功能注释第20-21页
        2.1.4 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第21页
        2.1.5 与成花相关的通路及花粉基因的分析第21页
        2.1.6 实时定量PCR第21-23页
            2.1.6.1 RNA提取准备工作第21-22页
            2.1.6.2 RNA的提取与检测第22页
            2.1.6.3 RNA的反转录第22-23页
            2.1.6.4 实时定量第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45页
        2.2.1 样本形态学特征第23-24页
        2.2.2 测序与拼接第24-25页
        2.2.3 基因功能注释第25-27页
            2.2.3.1 基因注释统计第25页
            2.2.3.2 所有基因的GO功能分类第25-26页
            2.2.3.3 所有基因的KOG功能分类第26-27页
            2.2.3.4 所有基因的KEGG分类第27页
        2.2.4 差异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第27-39页
            2.2.4.1 TF_2 vs. TF_1 功能富集分析第27-28页
            2.2.4.2 TF_3 vs. TF_1 功能富集分析第28-29页
            2.2.4.3 TF_3 vs. TF_2 功能富集分析第29页
            2.2.4.4 TF_23 vs. TF_1 功能富集分析第29-30页
            2.2.4.5 TF_13 vs. TF_2 功能富集分析第30-31页
            2.2.4.6 TF_12 vs. TF_3 功能富集分析第31页
            2.2.4.7 TV_2 vs. TV_1 功能富集分析第31-32页
            2.2.4.8 TV_3 vs. TV_1 功能富集分析第32-33页
            2.2.4.9 TV_3 vs. TV_2 功能富集分析第33页
            2.2.4.10 TV_23 vs. TV_1 功能富集分析第33-34页
            2.2.4.11 TV13 vs. TV_2 功能富集分析第34-35页
            2.2.4.12 TV_12 vs. TV_3 功能富集分析第35-36页
            2.2.4.13 TF_1 vs. TV_1 功能富集分析第36-37页
            2.2.4.14 F_2 vs. V_2 功能富集分析第37页
            2.2.4.15 TF_3 vs. TV_3 功能富集分析第37-38页
            2.2.4.16 TF vs. TV功能富集分析第38-39页
        2.2.5 与成花相关的通路分析第39-44页
            2.2.5.1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分析第39-42页
            2.2.5.2 昼夜节律途径分析第42-44页
            2.2.5.3 花粉基因分布分析第44页
        2.2.6 实时定量PCR的验证第44-45页
    2.3 小结第45-47页
3 SMALL RNA-SEQ测序分析第47-5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3.1.1 测序材料第47页
        3.1.2 Small RNA注释第47页
        3.1.3 差异miRNA及其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第47-48页
        3.1.4 差异miRNA及其差异靶基因的分析第4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8-58页
        3.2.1 Small RNA注释第48-49页
        3.2.2 差异miRNA的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第49-51页
        3.2.3 差异miRNA及其差异靶基因的关联分析第51-58页
            3.2.3.1 在6个时期中显著负相关的差异miRNA及其差异靶基因第51-53页
            3.2.3.2 在花芽发育时期中显著负相关的差异miRNA及其差异靶基因第53-54页
            3.2.3.3 在叶芽发育时期中显著负相关的差异miRNA及其差异靶基因第54页
            3.2.3.4 在F_1 vs. V_1 中起作用的差异miRNA及其差异靶基因第54-56页
            3.2.3.5 在F_2 vs. F_1 中作用的差异miRNA及其差异靶基因第56页
            3.2.3.6 在F_3 vs. F_2 中作用的差异miRNA及其差异靶基因第56-58页
    3.3 小结第58-59页
4 初步构建雷竹成花调控网络第59-6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9-65页
    4.3 小结第65-6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5.1 研究总结第66-67页
    5.2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9页
附表第79-93页
    附表1 定量PCR引物序列第79-80页
    附表2 所有差异MIRNA/MRNA及在水稻中的注释第80-89页
    附表3 网络MODEL水稻开花基因和转录组中基因对应关系第89-93页
附图第93-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影视表演范式
下一篇:浅谈纪录片声画关系的艺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