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主要内容及架构 | 第20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第22-24页 |
2.1.1 理工科大学 | 第22页 |
2.1.2 创新型人才 | 第22页 |
2.1.3 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 第22-23页 |
2.1.4 创新创业教育 | 第23-24页 |
2.2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2.2 创新理论 | 第24-25页 |
2.2.3 系统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6-35页 |
3.1 理工科大学的特点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 第26页 |
3.2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6-29页 |
3.2.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 第26-27页 |
3.2.2 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3.3 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经验及启示 | 第29-35页 |
3.3.1 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 第29-31页 |
3.3.2 发达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 | 第31-33页 |
3.3.3 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给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35-43页 |
4.1 培养目标体系 | 第35-37页 |
4.2 知识教学体系 | 第37-39页 |
4.3 实践训练体系 | 第39-40页 |
4.4 条件保障体系 | 第40-41页 |
4.5 考核评价体系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5.1 加强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 | 第43-45页 |
5.1.1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 第43页 |
5.1.2 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关系 | 第43-44页 |
5.1.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 第44页 |
5.1.4 学生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 第44页 |
5.1.5 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的关系 | 第44-45页 |
5.2 加强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5.2.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第45页 |
5.2.2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基地建设 | 第45-46页 |
5.2.3 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 第46页 |
5.2.4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 第46-47页 |
5.2.5 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 第47-48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