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1.3.2 国外铺装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3 国内铺装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 | 第25-34页 |
2.1 城市公园的概念 | 第25-26页 |
2.2 铺装的概念 | 第26页 |
2.3 景观铺装设计的发展史 | 第26-28页 |
2.3.1 中国古代铺装 | 第26-27页 |
2.3.2 古代欧洲铺装 | 第27-28页 |
2.3.3 景观铺装设计发展 | 第28页 |
2.4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2.4.1 环境认知 | 第28-29页 |
2.4.2 环境行为 | 第29-30页 |
2.4.3 心理安全需求 | 第30-31页 |
2.5 铺装设计的功能 | 第31-33页 |
2.5.1 交通功能 | 第31-32页 |
2.5.2 环境艺术功能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指导下的公园景观铺装设计研究 | 第34-58页 |
3.1 铺装设计属性及其心理效应 | 第34-51页 |
3.1.1 铺装的质感 | 第34-40页 |
3.1.2 铺装的色彩 | 第40-44页 |
3.1.3 铺装的构形 | 第44-50页 |
3.1.4 铺装的尺度 | 第50页 |
3.1.5 铺装的边界 | 第50-51页 |
3.2 不同年龄层次游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分析 | 第51-53页 |
3.2.1 儿童的行为心理特征 | 第51-52页 |
3.2.2 中青年的行为心理特征 | 第52页 |
3.2.3 老年人的行为心理特征 | 第52-53页 |
3.3 公园不同空间场地景观铺装的差异性 | 第53-57页 |
3.3.1 入口空间 | 第53-54页 |
3.3.2 安静休闲空间 | 第54-55页 |
3.3.3 运动健身空间 | 第55页 |
3.3.4 集会活动空间 | 第55-56页 |
3.3.5 儿童活动空间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园景观铺装环境与游人心理需求的关系 | 第58-65页 |
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58-60页 |
4.1.1 对象选取 | 第58页 |
4.1.2 研究内容 | 第58页 |
4.1.3 研究方法 | 第58-60页 |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4.2.1 对于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60页 |
4.2.2 因子轴的提取和命名 | 第60-62页 |
4.2.3 平均值分析 | 第62-64页 |
4.3 铺装景观评价结论 | 第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公园景观铺装设计运用分析——海安行政中心公园景观设计 | 第65-81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5-67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65-66页 |
5.1.2 项目定位分析 | 第66页 |
5.1.3 设计元素的提取 | 第66-67页 |
5.2 设计构思与原则 | 第67-69页 |
5.2.1 主题构思 | 第67-68页 |
5.2.2 铺装设计原则 | 第68-69页 |
5.3 景观节点细部设计 | 第69-78页 |
5.3.1 开天辟地 | 第69-75页 |
5.3.2 仙踪密林 | 第75-76页 |
5.3.3 水畔闲庭 | 第76-78页 |
5.4 专项设计 | 第78-80页 |
5.4.1 标识个性 | 第78-79页 |
5.4.2 节能环保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5页 |
6.1 各章概况与总结 | 第81-82页 |
6.2 设计方法初探 | 第82-83页 |
6.3 结束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录1 | 第88-89页 |
附录2 研究项目成果表达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