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造价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项目综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综合评价基本理论 | 第18-34页 |
2.1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 | 第18-24页 |
2.1.1 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 | 第18-19页 |
2.1.2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 | 第19-21页 |
2.1.3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风险分析 | 第21-22页 |
2.1.4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职责划分 | 第22-24页 |
2.2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意义及基本过程 | 第24-25页 |
2.2.1 变电站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意义 | 第24页 |
2.2.2 变电站造价管理综合评价基本过程 | 第24-25页 |
2.3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内容 | 第25-28页 |
2.3.1 可行性研究阶段造价管理 | 第25页 |
2.3.2 设计和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 | 第25-27页 |
2.3.3 实施阶段造价管理 | 第27页 |
2.3.4 竣工阶段造价管理 | 第27-28页 |
2.4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选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28-33页 |
2.4.1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 第28-29页 |
2.4.2 专家调查法 | 第29-30页 |
2.4.3 层次分析法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41页 |
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流程 | 第34-35页 |
3.1.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4-35页 |
3.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 第35页 |
3.2 全过程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6页 |
3.2.1 构建思路 | 第36页 |
3.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页 |
3.3 全过程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6-40页 |
3.3.1 可行性研究阶段指标的构成 | 第37-38页 |
3.3.2 设计与招投标指标的构成 | 第38-39页 |
3.3.3 实施阶段指标的构成 | 第39页 |
3.3.4 竣工投产阶段指标的构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1-49页 |
4.1 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41-44页 |
4.1.1 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41-42页 |
4.1.2 熵权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步骤 | 第42-44页 |
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4-47页 |
4.2.1 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44页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 | 第44-47页 |
4.3 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步骤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顺平南变电站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案例研究 | 第49-63页 |
5.1 顺平南变电站项目造价管理指标分析 | 第49-55页 |
5.1.1 可行性研究阶段指标分析 | 第49-51页 |
5.1.2 设计与招投标阶段指标分析 | 第51-53页 |
5.1.3 实施阶段指标分析 | 第53-54页 |
5.1.4 竣工投产阶段指标分析 | 第54-55页 |
5.2 各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55-58页 |
5.2.1 确定评价评语等级 | 第55-56页 |
5.2.2 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 第56-58页 |
5.3 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8-60页 |
5.4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0-62页 |
5.4.1 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第60-61页 |
5.4.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