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关于“大数据” | 第12-13页 |
1.2.2 关于“智慧城市” | 第13-14页 |
1.2.3 关于“大数据促进城市发展” | 第14-15页 |
1.2.4 关于“南宁城市发展” | 第15-16页 |
1.3 研究理论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1 实地考察法 | 第18-19页 |
1.4.2 深度访谈法 | 第19页 |
1.4.3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1.4.4 归纳总结法 | 第19页 |
1.4.5 比较分析法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6 创新性 | 第20页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1.7.1 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1.7.2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 第22-33页 |
2.1 智慧城市 | 第22-29页 |
2.1.1 智慧城市概念 | 第22-23页 |
2.1.2 智慧城市特征 | 第23-25页 |
2.1.3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信息城市有何关联? | 第25-27页 |
2.1.4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 第27-29页 |
2.2 大数据 | 第29-33页 |
2.2.1 大数据概念 | 第29-31页 |
2.2.2 大数据的特征 | 第31页 |
2.2.3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有何联系?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广西南宁市利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情况 | 第33-45页 |
3.1 “智慧南宁”建设总体规划 | 第33-38页 |
3.1.1 “智慧南宁”发展总体目标 | 第33页 |
3.1.2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 第33-38页 |
3.2 “智慧南宁”建设的配套政策 | 第38-39页 |
3.3 广西南宁市利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 | 第39-42页 |
3.3.1 公共数据中心建设方面 | 第39-40页 |
3.3.2 城市公共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方面 | 第40页 |
3.3.3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方面 | 第40-41页 |
3.3.4 城市创新管理体系方面 | 第41-42页 |
3.3.5 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方面 | 第42页 |
3.3.6 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枢纽服务体系方面 | 第42页 |
3.4 广西南宁市利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存在哪些困境 | 第42-45页 |
3.4.1 顶层设计尚未完善 | 第42页 |
3.4.2 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未理顺 | 第42-43页 |
3.4.3 建设资金不足 | 第43页 |
3.4.4 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困难 | 第43-44页 |
3.4.5 人才资源匮乏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南宁市与国内其他先进省市利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应用对比 | 第45-56页 |
4.1 国内其他先进省市利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 第45-48页 |
4.1.1 北京市发展状况 | 第45-46页 |
4.1.2 广东省发展状况 | 第46-47页 |
4.1.3 贵阳市发展状况 | 第47-48页 |
4.2 南宁市与先进省市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情况对比 | 第48-50页 |
4.2.1 开始发展时间对比 | 第48页 |
4.2.2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对比 | 第48-49页 |
4.2.3 基础设施对比 | 第49页 |
4.2.4 投入资金对比 | 第49-50页 |
4.2.5 发展阶段和应用成效对比 | 第50页 |
4.3 基于广西的区情和南宁的市情针对性吸收先进省市可取的经验 | 第50-56页 |
4.3.1 统筹完善顶层设计 | 第51页 |
4.3.2 全力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51-52页 |
4.3.3 规范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 第52-53页 |
4.3.4 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 第53页 |
4.3.5 注重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 | 第53-54页 |
4.3.6 重视公共信息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库的建设 | 第54-55页 |
4.3.7 智慧城市重点项目聚焦民生及社会服务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对广西南宁市利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 第56-63页 |
5.1 统一认识,树立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理念 | 第56-58页 |
5.2 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全区的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 | 第58-60页 |
5.3 优化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 | 第60-62页 |
5.3.1 利用南宁特色和优势提升智慧南宁建设活力 | 第60-61页 |
5.3.2 根据市场导向推动智慧应用的开发 | 第61页 |
5.3.3 打牢智慧城市建设基础须突破技术和人才障碍 | 第61-62页 |
5.4 注重智慧产业培育,实现城市建设与新兴产业共生共荣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