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学业评价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引言第9-23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理论价值第9页
        (二)实践意义第9-10页
    三、研究综述第10-15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2-15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第15-19页
        (一)公共管理硕士(MPA)第15-16页
        (二) 学业第16页
        (三) 评价第16-19页
        (四)“学业评价”第19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3页
        (一)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9-21页
        (二)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21页
        (三)研究方法第21-23页
第一章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第23-28页
    一、价值取向的分类第23页
    二、偏离与脱轨第23-24页
        (一)评价实践与评价理论偏离第23页
        (二)评价形式与评价内容脱节第23页
        (三)外部评价与学术评价相悖第23-24页
    三、省察与反思第24-26页
        (一)受到目标取向的指引并制约第24页
        (二)受到外部评价方式的影响第24-25页
        (三)学业评价的多主体性第25-26页
    四、本质与回归第26-28页
        (一)回归学业评价的育人本质第26-27页
        (二)回归学业评价的引导功能第27页
        (三)回归学业评价的改进功能第27-28页
第二章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业评价指标第28-37页
    一、学业评价指标第28-29页
        (一)学业评价指标的内涵第28页
        (二)学业评价指标制定的特点第28-29页
    二、学业评价指标审视第29-30页
        (一)目的功利化第29页
        (二)实施简单化第29-30页
        (三)反馈同质化第30页
    三、学业评价指标问题归因与对策第30-31页
        (一)MPA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显著,探索学术与职业指导多导师制度模式第30页
        (二)实践与指导理论相互背离错位,促进公共管理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第30页
        (三)职业能力与学术能力隔离脱节,推动职业发展服务与终生学习资源共享第30-31页
    四、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学业评价指标的创新第31-37页
        (一)国内外政府对于MPA人才规格要求的剖析与总结第31-32页
        (二)国内外高校对于MPA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要求第32-34页
        (三)MPA学业评价指标的创新第34-37页
第三章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业评价的实施第37-42页
    一、实施过程中的现状第37页
        (一)学业评价实施与培养相辅相成第37页
        (二)高校学业评价实施的基本状况第37页
    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第37-39页
        (一)学业评价实施机制趋同化严重,缺少特色与创新第37-38页
        (二)不同种类学业评价间缺乏实质性合作第38-39页
        (三)学业评价的实施过程与培养方案背离第39页
    三、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第39-40页
        (一)学业评价过程中行政权力思维大于学术权力思维第39页
        (二)学业评价实施相关利益主体多而乱第39-40页
    四、建议与措施第40-42页
        (一)促进学术委员会与师生相互合作第40页
        (二)形成学业评价间的合力第40页
        (三)发挥培养环节的支撑作用第40-41页
        (四)评价方式的补充第41-42页
第四章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业评价的保障第42-48页
    一、方法运用思考第42页
    二、平台构建思考第42-45页
        (一)课题资源调配系统第42页
        (二)研究生管理系统第42-43页
        (三)Canvas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第43-45页
        (四)Ursa学生管理系统第45页
    三、技术运用思考第45-48页
        (一)指标权重的制定标准第45-46页
        (二)评价方法偏量化方法第46页
        (三)外部评价起主导作用第46-47页
        (四)评价工具的开发利用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附录第56-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目录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不动产抵押登记问题研究--以巨野县为例
下一篇:从“技术—市场—政策”的视角看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