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CCR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1.1 真核生物启动子概述 | 第8-9页 |
1.1.1 启动子的概念与结构 | 第8-9页 |
1.1.2 RNA聚合酶与转录因子 | 第9页 |
1.2 启动子的分类 | 第9-13页 |
1.2.1 组成型启动子 | 第9-11页 |
1.2.2 诱导型启动子 | 第11-12页 |
1.2.3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 | 第12-13页 |
1.3 启动子的克隆方法 | 第13-14页 |
1.3.1 PCR克隆启动子 | 第14页 |
1.3.2 探针筛选启动子 | 第14页 |
1.4 启动子序列分析常用方法 | 第14-15页 |
1.5 报告基因 | 第15-16页 |
1.5.1 β-葡萄糖苷酸酶(GUS) | 第15-16页 |
1.5.2 绿色荧光蛋白(GFP) | 第16页 |
1.6 常用植物遗传转化法 | 第16-17页 |
1.6.1 载体法 | 第16-17页 |
1.6.2 外源DNA转化法 | 第17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8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1页 |
2.1 材料 | 第19-2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2.1.2 菌株与质粒 | 第19页 |
2.1.3 主要酶及试剂 | 第19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1.5 培养基 | 第19-21页 |
2.1.6 抗生素储液配制 | 第21-22页 |
2.2 其他常用溶液的配置 | 第22页 |
2.2.1 CTAB提取基因组溶液配制 | 第22页 |
2.2.2 碱抽提法提取质粒DNA溶液配制 | 第22页 |
2.2.3 GUS染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3 实验步骤与方法 | 第22-31页 |
2.3.1 CCR基因启动子序列得获得 | 第22页 |
2.3.2 引物的设计及酶切位点的分析 | 第22-23页 |
2.3.3 CTAB法提取玉米基因组DNA | 第23页 |
2.3.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5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4页 |
2.3.6 PCR克隆启动子 | 第24-26页 |
2.3.7 载体的构建全过程与 5’端筛检示意图 | 第26-27页 |
2.3.8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7-28页 |
2.3.9 重组质粒转化根癌农杆菌 | 第28页 |
2.3.10 农杆菌介导水稻的遗传转化 | 第28-29页 |
2.3.11 水稻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29-30页 |
2.3.12 GUS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3.1 CCR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1-33页 |
3.1.1 酶切位点选择 | 第31页 |
3.1.2 启动子片段克隆结果 | 第31-32页 |
3.1.3 序列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3.2 新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34页 |
3.3 水稻遗传转化相关检测结果 | 第34-37页 |
3.3.1 水稻遗传转化结果 | 第34-35页 |
3.3.2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5页 |
3.3.3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GUS染色结果 | 第35-37页 |
3.4 筛检片段的克隆及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结果 | 第37-39页 |
3.4.1 筛检片段克隆结果 | 第37页 |
3.4.2 筛检片段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附录A:中英文缩写与注释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