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概述 | 第14页 |
1.2 先进高强钢的发展及分类 | 第14-21页 |
1.2.1 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双相钢 | 第17页 |
1.2.3 马氏体钢 | 第17-19页 |
1.2.4 相变诱发塑性钢 | 第19页 |
1.2.5 高锰TRIP/TWIP钢 | 第19-20页 |
1.2.6 淬火-配分钢 | 第20-21页 |
1.3 先进高强钢的强化和增塑机制 | 第21-25页 |
1.3.1 主要强化机制 | 第22-24页 |
1.3.2 主要增塑机制 | 第24-25页 |
1.4 第三代先进高强钢 | 第25-27页 |
1.4.1 第一代和第二代先进高强钢的优缺点 | 第25页 |
1.4.2 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设计与开发 | 第25-26页 |
1.4.3 马氏体时效-TRIP钢 | 第26-27页 |
1.5 研究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5.2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1.1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2.1.2 实验钢的加工工艺 | 第29页 |
2.1.3 实验钢的热处理工艺 | 第29-30页 |
2.2 微观组织分析 | 第30-32页 |
2.2.1 XRD物相分析 | 第30-32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32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第32页 |
2.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2.3.1 维氏硬度 | 第32-33页 |
2.3.2 拉伸性能 | 第33页 |
2.4 实验设备 | 第33-35页 |
第3章 时效处理对Mn12Ni2MoTi(Al)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固溶处理后不同冷却方式试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35-39页 |
3.2.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35-38页 |
3.2.2 拉伸性能 | 第38-39页 |
3.3 时效处理对固溶淬火态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3页 |
3.3.1 维氏硬度 | 第39-40页 |
3.3.2 XRD物相分析 | 第40-41页 |
3.3.3 SEM观察 | 第41-42页 |
3.3.4 拉伸性能 | 第42-43页 |
3.4 时效处理对冷轧态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7页 |
3.4.1 维氏硬度 | 第44页 |
3.4.2 拉伸性能 | 第44-45页 |
3.4.3 微观组织分析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退火温度对冷轧Mn12Ni2MoTi(Al)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退火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9-56页 |
4.2.1 XRD物相分析 | 第50-52页 |
4.2.2 SEM观察 | 第52-53页 |
4.2.3 TEM观察 | 第53-54页 |
4.2.4 HAADF观察 | 第54-56页 |
4.3 退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4.3.1 维氏硬度 | 第56-57页 |
4.3.2 拉伸性能 | 第57-58页 |
4.3.3 拉断试样表征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退火时间对冷轧Mn12Ni2MoTi(Al)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1-70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退火时间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61-66页 |
5.2.1 XRD物相分析 | 第61-63页 |
5.2.2 SEM观察 | 第63-64页 |
5.2.3 TEM观察 | 第64-66页 |
5.3 退火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5.3.1 维氏硬度 | 第66-67页 |
5.3.2 拉伸性能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