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7-31页 |
1.1 氨气的性质、来源与危害 | 第17-18页 |
1.1.1 氨气的性质 | 第17页 |
1.1.2 氨气的来源 | 第17-18页 |
1.1.3 氨气的危害 | 第18页 |
1.2 氨气的处理技术 | 第18-20页 |
1.2.1 吸附法 | 第18-19页 |
1.2.2 吸收法 | 第19页 |
1.2.3 生物法 | 第19页 |
1.2.4 光催化法 | 第19页 |
1.2.5 催化分解法 | 第19-20页 |
1.2.6 选择性催化氧化法 | 第20页 |
1.3 氨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 第20页 |
1.4 氨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4.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1-23页 |
1.4.2 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23-24页 |
1.4.3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 第24-25页 |
1.5 整体式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5.1 整体式催化剂载体 | 第26-27页 |
1.5.2 整体式催化剂活性组分涂层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1.5.3 整体式催化剂的特点 | 第28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8-31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1.6.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1-37页 |
2.1 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和实验气体 | 第31-33页 |
2.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3-34页 |
2.3 NH_3催化氧化活性评价装置 | 第34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37页 |
2.4.1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测试 | 第34页 |
2.4.2 X射线衍射(XRD) | 第34-35页 |
2.4.3 N_2吸附-脱附测定 | 第35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单涂层整体式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 第37-57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9页 |
3.3 单涂层整体式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39-42页 |
3.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2-44页 |
3.5 整体式催化剂的SEM分析 | 第44-48页 |
3.6 比表面积和N_2吸脱附曲线 | 第48-53页 |
3.7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分析 | 第53-5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双涂层整体式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 第57-73页 |
4.1 前言 | 第57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58页 |
4.3 双涂层整体式催化剂的SEM图像分析 | 第58-59页 |
4.4 单涂层和双涂层整体式催化剂的性能考察 | 第59-64页 |
4.5 不同外涂层整体式催化剂的性能考察 | 第64-66页 |
4.6 不同内外层涂覆量整体式催化剂的性能考察 | 第66-70页 |
4.7 不同内涂层整体式催化剂的性能考察 | 第70-7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附录 | 第87-89页 |
附录A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87-89页 |
附录B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