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版《新华日报》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必要的说明与界定 | 第13-19页 |
一 《新华日报》诗歌概述 | 第19-25页 |
(一)抗战时期《新华日报》诗歌刊行情况述要 | 第19-21页 |
(二)重庆版《新华日报》诗人群 | 第21-22页 |
(三)重庆版《新华日报》诗歌的题材内容 | 第22-23页 |
(四)重庆版《新华日报》诗歌的语言形式 | 第23-25页 |
二 歌谣体诗 | 第25-35页 |
(一)抗战大后方歌谣体诗的勃兴 | 第25-26页 |
(二)重庆版《新华日报》的歌谣体诗歌景观 | 第26-30页 |
(三)重庆版《新华日报》歌谣体诗的文体特征 | 第30-35页 |
三 自由体新诗 | 第35-45页 |
(一)抗战大后方自由体新诗的发展 | 第35-37页 |
(二)重庆版《新华日报》的自由体新诗景观 | 第37-40页 |
(三)重庆版《新华日报》自由体新诗的文体特征 | 第40-45页 |
四 旧体诗 | 第45-54页 |
(一)抗战大后方旧体诗的复兴 | 第46-47页 |
(二)重庆版《新华日报》中的旧体诗景观 | 第47-50页 |
(三)重庆版《新华日报》中旧体诗的文体特征 | 第50-54页 |
五 重庆版《新华日报》诗歌的意义及局限 | 第54-61页 |
(一)重庆版《新华日报》诗歌的时代意义 | 第54-56页 |
(二)重庆版《新华日报》诗歌艺术的发展 | 第56-59页 |
(三)重庆版《新华日报》诗歌艺术的局限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