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介入农民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研究--以沈阳市康平县和利塑编有限公司S农民工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1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工作方法 | 第17-22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1.1 农民工 | 第17页 |
1.1.2 社会适应能力 | 第17-18页 |
1.2 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1.2.1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8页 |
1.2.2 社会化理论 | 第18-19页 |
1.3 个案工作方法 | 第19-22页 |
1.3.1 个案工作的定义 | 第19页 |
1.3.2 个案工作的一般过程 | 第19-20页 |
1.3.3 个案工作的相关技巧 | 第20-22页 |
2 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表现及影响因素 | 第22-31页 |
2.1 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表现 | 第22-28页 |
2.1.1 职业转换与劳动保护能力不足 | 第23-25页 |
2.1.2 政治参与及维权意识淡薄 | 第25页 |
2.1.3 文化价值冲突明显 | 第25-26页 |
2.1.4 心理负面情绪较强 | 第26-28页 |
2.2 农民工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2.2.1 城乡二元体制有失公平 | 第28-29页 |
2.2.2 城市融入及心理疏导机制匮乏 | 第29页 |
2.2.3 教育程度及技术水平低下 | 第29-31页 |
3 农民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案例分析及实施过程 | 第31-47页 |
3.1 案例分析 | 第31页 |
3.1.1 案主信息 | 第31页 |
3.1.2 案例背景资料 | 第31页 |
3.2 接案 | 第31-33页 |
3.2.1 接案原因 | 第31-32页 |
3.2.2 接案途径 | 第32页 |
3.2.3 首次面谈 | 第32-33页 |
3.3 预估 | 第33-35页 |
3.3.1 问题界定 | 第33-34页 |
3.3.2 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3.4 计划 | 第35-36页 |
3.4.1 计划目标 | 第35页 |
3.4.2 制定计划 | 第35-36页 |
3.5 介入 | 第36-43页 |
3.5.1 直接介入 | 第36-41页 |
3.5.2 间接介入 | 第41-43页 |
3.6 评估 | 第43-45页 |
3.6.1 过程评估 | 第44页 |
3.6.2 结果评估 | 第44-45页 |
3.7 结案 | 第45-47页 |
3.7.1 目标达成情况 | 第45页 |
3.7.2 跟进建议 | 第45-47页 |
4 结论与对策 | 第47-50页 |
4.1 结论 | 第47页 |
4.2 相关对策 | 第47-50页 |
4.2.1 拓宽农民工社会工作领域 | 第47-48页 |
4.2.2 建立农民工心理疏导机制 | 第48页 |
4.2.3 增强农民工法制观念与社会交往能力 | 第48-49页 |
4.2.4 提升农民工市民认同能力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