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组织者的教学实验研究--以“祖暅原理”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0-1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2.1 组织者 | 第13-16页 |
2.1.1 组织者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组织者的分类 | 第13-14页 |
2.1.3 组织者的功能 | 第14-15页 |
2.1.4 组织者的策略与教学研究 | 第15-16页 |
2.2 HPM研究 | 第16-17页 |
2.3 数学史与组织者的融合 | 第17-21页 |
2.3.1 数学史组织者 | 第17-19页 |
2.3.2 数学史组织者的教学模式 | 第19-21页 |
第3章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 第21-35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21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21-28页 |
3.2.1 以祖暅原理为组织者的教学设计 | 第21-26页 |
3.2.2 讲练结合的教学设计 | 第26-28页 |
3.3 实验对象 | 第28页 |
3.4 实验教学的实施 | 第28-29页 |
3.5 教学效果检验 | 第29-35页 |
3.5.1 问卷设计 | 第29-32页 |
3.5.1.1 问卷目的 | 第29页 |
3.5.1.2 题目设计 | 第29-30页 |
3.5.1.3 设计意图及评分标准 | 第30-31页 |
3.5.1.4 测试效果检验 | 第31-32页 |
3.5.1.5 分析方法及工具 | 第32页 |
3.5.2 访谈设计 | 第32-35页 |
3.5.2.1 访谈目的 | 第32-33页 |
3.5.2.2 访谈问题设计及意图 | 第33页 |
3.5.2.3 访谈对象选择 | 第33-35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49页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横向比较 | 第35-41页 |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卷一比较 | 第35-38页 |
4.1.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卷二比较 | 第38-41页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纵向比较 | 第41-47页 |
4.2.1 实验组的测试卷一与测试卷二比较 | 第42-45页 |
4.2.2 对照组的测试卷一与测试卷二比较 | 第45-47页 |
4.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教学策略及建议 | 第49-51页 |
5.1 使数学史组织者作为获得新知识的阶梯 | 第49页 |
5.2 用数学史组织者帮助学生长时记忆 | 第49-50页 |
5.3 配合练习使用数学史组织者 | 第50-51页 |
第6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研究不足 | 第51页 |
6.1.1 实验内容单一 | 第51页 |
6.1.2 实验对比有待改进 | 第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6.2.1 对组织者整体的深入研究 | 第51页 |
6.2.2 数学史设计的改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67页 |
附录1 测试卷一 | 第55-57页 |
附录2 测试卷二 | 第57-59页 |
附录3 测试卷一设计意图及评分标准 | 第59-63页 |
附录4 测试卷二设计意图及评分标准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