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乡人跳香仪式的意义与功能--以泸溪县芭蕉坪村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国外关于仪式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国内关于仪式的研究 | 第13-16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参与观察 | 第17页 |
(二)深度访谈 | 第17页 |
(三)主客位研究法 | 第17-18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田野点概况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泸溪县瓦乡人概况 | 第19-22页 |
一、泸溪县瓦乡人分布 | 第19页 |
二、瓦乡人概况 | 第19-21页 |
三、瓦乡人的语言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泸溪县芭蕉坪村概况 | 第22-24页 |
一、村落概况 | 第22页 |
二、芭蕉坪村的历史文化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瓦乡人跳香仪式的历史源流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文化展演:瓦乡人的跳香仪式 | 第26-35页 |
第一节 跳香仪式的前期准备 | 第26-28页 |
一、祭祀物品准备 | 第26-27页 |
二、仪式过程的参与人员 | 第27-28页 |
三、对联、桃符和旱船 | 第28页 |
第二节 跳香仪式的具体流程 | 第28-32页 |
一、申法 | 第30页 |
二、谴事 | 第30页 |
三、发童子 | 第30-31页 |
四、传五谷 | 第31页 |
五、旋场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瓦乡人跳香仪式的文化特征 | 第32-35页 |
一、宗教性 | 第32页 |
二、艺术性 | 第32-33页 |
三、教育性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瓦乡人跳香仪式的意义分析 | 第35-42页 |
第一节 文化熏陶:在传统仪式中寻求信仰 | 第35-38页 |
一、仪式、传播和信仰 | 第36-37页 |
二、仪式与神灵信仰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感情升华:一种社会的结合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族群标志:现实与想象的“我者”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瓦乡人跳香仪式的功能分析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跳香仪式的传统功能 | 第42-45页 |
一、娱人功能 | 第42-43页 |
二、娱神功能 | 第43-44页 |
三、祈天功能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跳香仪式的功能变迁 | 第45-47页 |
一、娱人性质变得不再明显 | 第46页 |
二、从娱神逐渐变为民众的自娱活动 | 第46-47页 |
三、跳香仪式的祁天功能越来越被遮蔽 | 第47页 |
第三节 跳香仪式的文化传承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