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内蒙古草地干旱监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草地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草地干旱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数据及预处理 | 第18-28页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1页 |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地形 | 第18-19页 |
2.1.2 研究区气候条件 | 第19-20页 |
2.1.3 研究区草原概况 | 第20-21页 |
2.2 数据源 | 第21-23页 |
2.2.1 FY-3 卫星数据 | 第22页 |
2.2.2 地形数据 | 第22页 |
2.2.3 气象数据 | 第22-23页 |
2.3 数据源预处理 | 第23-27页 |
2.3.1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预处理 | 第23-24页 |
2.3.2 地表温度反演 | 第24-26页 |
2.3.3 植被指数生成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草地提取方法研究 | 第28-40页 |
3.1 分类方法及原理 | 第28-33页 |
3.1.1 最大似然分类法 | 第28-29页 |
3.1.2 决策树分类法 | 第29-31页 |
3.1.3 随机森林分类法 | 第31-33页 |
3.2 提取方法实验及结果 | 第33-36页 |
3.3 验证与分析 | 第36-39页 |
3.3.1 三种分类算法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3.3.2 高分影像的精度验证与分析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干旱指数反演研究 | 第40-50页 |
4.1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 第40-44页 |
4.1.1 原理 | 第40-41页 |
4.1.2 建立NDVI-LST特征空间 | 第41-43页 |
4.1.3 TVDI的反演 | 第43-44页 |
4.2 植被供水指数(VSWI) | 第44-45页 |
4.2.1 原理 | 第44页 |
4.2.2 植被供水指数计算 | 第44-45页 |
4.3 热惯量指数(P) | 第45-48页 |
4.3.1 原理 | 第45-46页 |
4.3.2 热惯量指数计算 | 第46-47页 |
4.3.3 反演 | 第47-48页 |
4.4 精度验证 | 第48-49页 |
4.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TVDI的内蒙古草地干旱监测 | 第50-63页 |
5.1 干旱等级划分 | 第50页 |
5.2 旱情分析 | 第50-60页 |
5.2.1 旱情单月变化分析 | 第50-59页 |
5.2.2 旱情月际年际变化分析 | 第59-60页 |
5.2.3 旱情空间变化分析 | 第60页 |
5.3 干旱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第60-62页 |
5.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