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 2.1 自我意识概述 | 第15-24页 |
| 2.2 心理控制源概述 | 第24-32页 |
| 2.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概述 | 第32页 |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2-34页 |
| 3.1 研究的目的 | 第32-33页 |
| 3.2 研究的意义 | 第33-34页 |
| 4 研究内容与假设 | 第34-36页 |
| 4.1 研究内容与操作性定义 | 第34-35页 |
| 4.2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实证研究 | 第36-69页 |
| 1 研究设计 | 第36-40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36-38页 |
| 1.2 研究方法及工具 | 第38-39页 |
| 1.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9-40页 |
| 2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统计结果 | 第40-49页 |
| 2.1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描述统计 | 第40-41页 |
| 2.2 性别变量上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差异分析 | 第41页 |
| 2.3 园所变量上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 2.4 家庭人口学变量上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差异分析 | 第42-49页 |
| 3 大班儿童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统计结果 | 第49-60页 |
| 3.1 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描述统计 | 第49-50页 |
| 3.2 幼儿性别变量上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差异分析 | 第50页 |
| 3.3 园所变量上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差异分析 | 第50-52页 |
| 3.4 家庭人口学变量上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差异分析 | 第52-60页 |
| 4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与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分析 | 第60-61页 |
| 5 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回归分析 | 第61-69页 |
| 5.1 阶层回归分析 | 第61-62页 |
| 5.2 复回归分析 | 第62-63页 |
| 5.3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 第63-69页 |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第69-81页 |
| 1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讨论与分析 | 第69-73页 |
| 1.1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整体情况 | 第69-70页 |
| 1.2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 | 第70-71页 |
| 1.3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园所差异 | 第71-72页 |
| 1.4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人口学差异 | 第72-73页 |
| 2 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讨论与分析 | 第73-77页 |
| 2.1 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整体情况 | 第73-74页 |
| 2.2 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幼儿性别差异 | 第74页 |
| 2.3 家长子女心理控制源的园所差异 | 第74-75页 |
| 2.4 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人口学差异 | 第75-77页 |
| 3 大班儿童自我意识与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关系分析 | 第77-81页 |
| 第四章 结论、反思与展望 | 第81-86页 |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1页 |
| 2 教养建议 | 第81-84页 |
| 3 研究的局限与反思 | 第84-85页 |
| 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102页 |
| 附录Ⅰ | 第102-104页 |
| 附录Ⅱ | 第104-106页 |
| 后记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