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政治参与的价值研究--以浙江海盐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微信与政治参与相关内容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重点及方法 | 第17-19页 |
第四节 案例介绍及资料来源 | 第19-22页 |
第一章 微信传播背景下的政治参与 | 第22-34页 |
第一节 微信相关概述 | 第22-26页 |
一、微信含义及传播特性:基于比较视角 | 第22-25页 |
二、微信的政治属性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微信政治参与相关概述 | 第26-34页 |
一、政治参与及网络政治参与概述 | 第26-28页 |
二、微信政治参与内涵 | 第28-29页 |
三、微信政治参与主体 | 第29-30页 |
四、微信政治参与特性 | 第30-34页 |
第二章 微信政治参与的理论价值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微信政治参与的评估 | 第34-39页 |
一、广度 | 第34-36页 |
二、深度 | 第36-37页 |
三、效度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民主政治的发展契机 | 第39-43页 |
一、体现民主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二、代议制民主的革新 | 第40-41页 |
三、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微信政治参与案例回顾 | 第43-57页 |
第一节 抗议事件发生前期 | 第43-48页 |
一、官方微信缺位 | 第43-45页 |
二、民间微信广泛参与 | 第45-47页 |
三、民众利用微信圈群表达不满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抗议事件发生时期 | 第48-53页 |
一、官方微信介入 | 第48-51页 |
二、民间微信的有限参与 | 第51-52页 |
三、朋友圈群非理性的参与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抗议事件事后进展 | 第53-57页 |
一、官方微信后续主导作用 | 第53-55页 |
二、民间微信参与度降低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微信政治参与的现实效应 | 第57-74页 |
第一节 传统网络政治参与方式的式微 | 第57-61页 |
一、论坛:互联网属地管理下的消逝 | 第57-59页 |
二、微博:局限于事后的反思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微信与民主参与的耦合 | 第61-66页 |
一、实现政治参与的广泛性 | 第61-62页 |
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政治参与中的"沉默的螺旋" | 第62-64页 |
三、实现政治参与的有效性 | 第64-65页 |
四、微信潜在功能成为民主参与的契机 | 第65-66页 |
第三节 微信政治参与的负面效应 | 第66-74页 |
一、非理性的政治参与 | 第67-68页 |
二、微信动员参与诱发集体行动 | 第68-70页 |
三、冲击传统舆论引导方式 | 第70-72页 |
四、微信民主参与之困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微信政治参与的优化路径 | 第74-79页 |
第一节 技术调控实现有效把关 | 第74-75页 |
第二节 制度化建设规范政治参与秩序 | 第75-79页 |
一、自下而上的制度建设引导民众有序参与 | 第75-76页 |
二、官民互动的制度建设凝聚政治共识 | 第76-77页 |
三、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实现有效的政治调控 | 第77-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