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里氏木霉异源蛋白表达及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遗传改造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Abbreviation)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里氏木霉及其所产纤维素酶第13-15页
    1.2 里氏木霉作为表达宿主第15-20页
        1.2.1 异源蛋白表达的里氏木霉菌株第15-17页
        1.2.2 里氏木霉中异源蛋白表达策略第17-20页
    1.3 里氏木霉纤维素酶产量提升策略第20-26页
        1.3.1 转录水平改造第20-22页
        1.3.2 异源/同源基因表达和基因敲除第22-23页
        1.3.3 蛋白质水平改造第23-25页
        1.3.4 启动子改造第25-26页
    1.4 论文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主要纤维素酶缺失及转录因子Xyr1过表达菌株构建及性状分析第27-48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27-32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27-28页
        2.1.2 引物及序列第28-30页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0-31页
        2.1.4 培养基第31-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36页
        2.2.1 菌种及质粒保存方法第32页
        2.2.2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DNA片段凝胶回收,酶切产物纯化,丝状真菌基因组提取第32页
        2.2.3 里氏木霉原生质体转化及转化子验证第32-33页
        2.2.4 菌株培养方法第33-34页
        2.2.5 SDS-PAGE电泳第34页
        2.2.6 Gateway敲除系统第34-35页
        2.2.7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第35-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6页
        2.3.1 cel5a、cel7b、cel6a敲除载体构建第36页
        2.3.2 主要纤维素酶基因缺失菌株构建及验证第36-37页
        2.3.3 主要纤维素酶基因缺失菌株不同碳源平板生长检测第37-41页
        2.3.4 主要纤维素酶基因缺失菌株发酵液上清SDS-PAGE检测第41-42页
        2.3.5 △5a7b6aOExyr1菌株构建第42-44页
        2.3.6 △5a6a7b7a和△5a6a7b7OExyr1菌株的构建第44-46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46-48页
第三章 中性内切纤维素酶HiNce5的表达第48-58页
    3.1 材料和试剂第48-50页
        3.1.1 菌株和质粒第48-49页
        3.1.2 引物及序列第49-50页
        3.1.3 主要培养基第50页
    3.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3.2.1 酶活测定第50页
        3.2.2 里氏木霉转化及培养方法第50页
        3.2.3 CMC酶活测定酶谱电泳法第50-5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1-57页
        3.3.1 Hince5定点整合质粒构建第51-52页
        3.3.2 △5a7b6aOExyr1-nce5转化子验证第52-53页
        3.3.3 HiNce5活性检测第53-54页
        3.3.4 HiNce5的表达对里氏木霉总内切酶最适pH的影响第54-55页
        3.3.5 HiNce5在纤维素酶高产菌株C10中的表达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C10菌株遗传改造及纤维素酶产量分析第58-70页
    4.1 材料和试剂第58-60页
        4.1.1 菌株和质粒第58-59页
        4.1.2 引物及序列第59页
        4.1.3 主要培养基第59-60页
    4.2 实验方法第60-61页
        4.2.1 真菌转化及培养方法第60页
        4.2.2 western-blot方法第60-61页
    4.3 结果及分析第61-69页
        4.3.1 C10-OE xyr1菌株构建及纤维素酶产量分析第61-64页
        4.3.2 C10-bgl1菌株构建及纤维素酶产量分析第64-66页
        4.3.3 OExyr1△tul1菌株构建及纤维素酶产量分析第66-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内流体诱导锥螺旋弹性管束振动及换热研究
下一篇:小麦渐渗系SR4碱胁迫应答基因TaCCD1和TaStpk-B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