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1.2 弹性管束结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平面弹性管束 | 第15-16页 |
1.2.2 锥螺旋弹性管束 | 第16-17页 |
1.2.3 两种弹性管束的综合比较 | 第17-18页 |
1.3 管内脉动流发生元件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流体诱导振动强化换热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4.1 流体诱导振动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2 强化换热的研究 | 第20-22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管内脉动流发生元件设计 | 第24-34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绕流体及脉动流的表征 | 第24-25页 |
2.3 二维流体绕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25-27页 |
2.3.1 二维绕流几何模型 | 第25-26页 |
2.3.2 数值模拟方法验证 | 第26-27页 |
2.4 绕流体元件结构研究 | 第27-33页 |
2.4.1 圆柱与三角柱绕流体元件的研究 | 第27-29页 |
2.4.2 三角柱绕流体研究 | 第29-31页 |
2.4.3 圆柱隔板绕流体的研究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3章 管内流体诱导锥螺旋弹性管束振动响应的数值分析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锥螺旋弹性管束的固有特性研究 | 第34-37页 |
3.2.1 弹性管束几何模型 | 第34-35页 |
3.2.2 弹性管束固有模态分析 | 第35-37页 |
3.3 管内流体诱导锥螺旋弹性管束振动研究 | 第37-42页 |
3.3.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7页 |
3.3.2 网格划分及其独立性分析 | 第37-38页 |
3.3.3 管内无绕流体时弹性管束振动特性研究 | 第38-40页 |
3.3.4 弹性管束管内压力分布 | 第40-41页 |
3.3.5 管内入口脉动流诱导弹性管束振动分析 | 第41-42页 |
3.4 管内外流体诱导锥螺旋弹性管束振动仿真分析 | 第42-46页 |
3.4.1 几何模型 | 第42-43页 |
3.4.2 流体域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43页 |
3.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6-48页 |
第4章 管内流体诱导锥螺旋弹性管束振动的实验研究 | 第48-60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管内流体诱导弹性管束振动测试实验台 | 第48-50页 |
4.3 振动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4.3.1 弹性管束底座振动测试 | 第50-51页 |
4.3.2 管内流体诱导弹性管束振动测试分析 | 第51-54页 |
4.3.3 弹性管束各层监测点振动测试分析 | 第54-56页 |
4.3.4 连接体监测点振动轨迹分析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58-60页 |
第5章 管内流体诱导锥螺旋弹性管束振动强化换热分析 | 第60-70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管内流速及结构参数对管束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60-64页 |
5.2.1 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5.2.2 管内流速对管束换热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3 结构参数对管束换热的影响 | 第62-64页 |
5.3 锥螺旋弹性管束截面流场分布 | 第64-65页 |
5.4 管内脉动流诱导弹性管束振动强化换热分析 | 第65-68页 |
5.4.1 管内流体诱导振动时弹性管束综合性能分析 | 第65-67页 |
5.4.2 管内脉动流诱导管束振动强化换热分析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课题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