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调度网络流量规划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4 论文内容与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20-36页 |
2.1 时间触发和事件触发的概念 | 第20页 |
2.2 TTE网络技术介绍 | 第20-26页 |
2.2.1 TTE网络简介 | 第20-22页 |
2.2.2 网络层次结构 | 第22-23页 |
2.2.3 整合通信流量 | 第23-25页 |
2.2.4 时间同步过程 | 第25-26页 |
2.3 FC网络技术介绍 | 第26-30页 |
2.3.1 FC层次结构 | 第26-27页 |
2.3.2 FC网络拓扑 | 第27-28页 |
2.3.3 FC-AE-ASM协议 | 第28-30页 |
2.4 时间调度网络中网络设备介绍 | 第30-32页 |
2.4.1 时间调度网络交换机 | 第30-32页 |
2.4.2 时间调度网络终端 | 第32页 |
2.5 时间调度网络消息调度表 | 第32-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时间触发消息调度算法 | 第36-47页 |
3.1 实时任务调度算法研究 | 第36-38页 |
3.1.1 单调速率算法 | 第36-37页 |
3.1.2 最短截止期优先算法 | 第37页 |
3.1.3 网络消息调度与实时调度算法区别 | 第37-38页 |
3.2 消息调度表生成算法设计 | 第38-46页 |
3.2.1 时间调度网络模型 | 第39-40页 |
3.2.2 时间触发消息模型 | 第40页 |
3.2.3 消息调度表生成算法 | 第40-41页 |
3.2.4 计算消息集群周期 | 第41-42页 |
3.2.5 计算消息传输路径 | 第42-44页 |
3.2.6 消息调度表示例分析 | 第44-45页 |
3.2.7 消息可调度性判定 | 第45页 |
3.2.8 消息调度算法的特点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时间触发消息调度软件设计和实现 | 第47-73页 |
4.1 终端软件、交换机软件和调度软件的结构 | 第47-48页 |
4.2 消息调度软件需求分析 | 第48页 |
4.3 调度软件的输入和输出文件 | 第48-50页 |
4.4 消息调度软件设计和实现 | 第50-72页 |
4.4.1 软件开发环境 | 第50页 |
4.4.2 消息调度软件整体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4.4.3 网络信息解析模块 | 第52-55页 |
4.4.3.1 XML格式文件 | 第53页 |
4.4.3.2 时间调度网络信息文件 | 第53-55页 |
4.4.3.3 解析模块UML类图 | 第55页 |
4.4.4 生成消息调度表模块 | 第55-60页 |
4.4.4.1 调度算法实现 | 第55-58页 |
4.4.4.2 显示消息调度表 | 第58-59页 |
4.4.4.3 模块中类介绍 | 第59-60页 |
4.4.5 网络设备通信模块 | 第60-66页 |
4.4.5.1 模块中类介绍 | 第62-63页 |
4.4.5.2 并发服务器实现 | 第63-64页 |
4.4.5.3 服务器类实现 | 第64-66页 |
4.4.6 生成网络拓扑模块 | 第66-70页 |
4.4.6.1 模块中类介绍 | 第67-68页 |
4.4.6.2 网络节点类 | 第68-69页 |
4.4.6.3 通信链路类 | 第69-70页 |
4.4.7 配置网络信息模块 | 第70-72页 |
4.4.7.1 模块中类介绍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第73-85页 |
5.1 消息调度软件功能测试 | 第73-82页 |
5.1.1 网络测试拓扑 | 第73-75页 |
5.1.2 网络信息解析模块测试 | 第75-76页 |
5.1.3 消息调度表模块测试 | 第76-77页 |
5.1.4 网络设备通信模块测试 | 第77-81页 |
5.1.5 网络拓扑模块测试 | 第81页 |
5.1.6 配置网络信息模块测试 | 第81-82页 |
5.2 消息调度算法性能测试 | 第82-84页 |
5.2.1 软件测试环境介绍 | 第82页 |
5.2.2 时间复杂度测试 | 第82-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