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事件计时器总体设计方案 | 第15-23页 |
2.1 事件计时器整体框架与原理介绍 | 第15-16页 |
2.2 硬件总体框架介绍 | 第16-17页 |
2.3 软件总体设计 | 第17-22页 |
2.3.1 需求分析 | 第17页 |
2.3.2 GUI框架对比 | 第17-19页 |
2.3.3 软件开发环境 | 第19页 |
2.3.4 应用程序总体设计和软件总体框架 | 第19-22页 |
2.4 重难点分析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DSP的软件设计 | 第23-30页 |
3.1 USB OTG软件设计 | 第23-27页 |
3.1.1 USB OTG接口设计 | 第23页 |
3.1.2 USB工作模式切换 | 第23-24页 |
3.1.3 USB DEVICE工作模式 | 第24-27页 |
3.2 测量结果的误差校正方法 | 第27-28页 |
3.3 DSP软件控制程序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事件计时器应用程序界面设计与实现 | 第30-44页 |
4.1 界面设计原则 | 第30页 |
4.2 事件计时器应用程序界面设计与实现 | 第30-40页 |
4.2.1 主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第31-34页 |
4.2.2 功能子面板的设计与实现 | 第34-37页 |
4.2.3 对话框的设计与实现 | 第37-39页 |
4.2.4 应用程序单例化 | 第39-40页 |
4.3 自定义控件的实现与复用 | 第40-43页 |
4.3.1 Style和Template的优势 | 第41页 |
4.3.2 自定义控件的复用 | 第41-42页 |
4.3.3 自定义控件的实现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事件计时器应用程序逻辑设计与实现 | 第44-65页 |
5.1 事件计时器应用程序的软件架构设计 | 第44-49页 |
5.1.1 MV~*架构模式对比 | 第44-46页 |
5.1.2 MVVM架构模式的总体框架的实现 | 第46-49页 |
5.2 应用程序数据显示功能 | 第49-55页 |
5.2.1 WritableBitmap双缓冲机制 | 第49页 |
5.2.2 数据点显示区的绘制 | 第49-51页 |
5.2.3 人机交互操作 | 第51-55页 |
5.3 应用程序与事件计时器设备的通信功能 | 第55-60页 |
5.3.1 通信方式对比 | 第55页 |
5.3.2 数据通信协议 | 第55-58页 |
5.3.3 USB通信功能 | 第58-60页 |
5.4 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功能 | 第60-64页 |
5.4.1 数据持久化方案对比 | 第60-61页 |
5.4.2 数据持久化实现 | 第61-63页 |
5.4.3 导入导出Excel功能实现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测试与功能验证 | 第65-78页 |
6.1 测试环境 | 第65-66页 |
6.2 数据点绘制和人机交互操作功能验证 | 第66-70页 |
6.3 应用程序与事件计时器设备USB通信功能的验证 | 第70-72页 |
6.4 数据持久化与导入导出到Excel文件功能验证 | 第72-74页 |
6.5 测量结果校正算法验证 | 第74-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课题结论 | 第78页 |
7.2 课题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