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2-13页 |
1.3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2、困境儿童保障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 第17-22页 |
2.1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概述 | 第17-18页 |
2.2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18-19页 |
2.3 与生产力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 第19-20页 |
2.3.1 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与社会生产方式的思想 | 第19页 |
2.3.2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 | 第19-20页 |
2.4 促进社会和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 第20页 |
2.4.1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第20页 |
2.4.2 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第20页 |
2.5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 第20-22页 |
2.5.1 十八大后习近平社会保障思想 | 第20-21页 |
2.5.2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在中国的当代价值 | 第21-22页 |
3、当前困境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分析 | 第22-37页 |
3.1 困境儿童需求和保障情况概述 | 第22-24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2页 |
3.1.2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3.1.3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3.2 困境儿童的实际生活与需求状况 | 第24-35页 |
3.2.1 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状况 | 第24-27页 |
3.2.2 困境儿童的心理状况 | 第27-31页 |
3.2.3 困境儿童的社会交往状况 | 第31-35页 |
3.3 困境儿童实际生活状况与需求小结 | 第35-37页 |
4、困境儿童保障情况分析 | 第37-47页 |
4.1 监护保障状况分析 | 第37-41页 |
4.1.1 监护人的基本情况 | 第37-39页 |
4.1.2 监护人监护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4.1.3 监护保障状况的不足 | 第40-41页 |
4.2 政府保障状况 | 第41-43页 |
4.2.1 政府保障的调查现状 | 第41-42页 |
4.2.2 政府保障小结 | 第42-43页 |
4.3 社会力量保障状况 | 第43-47页 |
4.3.1 学校保障状况 | 第43-44页 |
4.3.2 其它社会力量保障状况 | 第44-45页 |
4.3.3 社会力量保障状况的不足 | 第45-47页 |
5、完善困境儿童保障途径分析 | 第47-52页 |
5.1 确保监护人的基础保障作用 | 第47-48页 |
5.1.1 强调监护责任 | 第47页 |
5.1.2 改善监护方式 | 第47-48页 |
5.2 落实政府的宏观保障制度 | 第48-50页 |
5.2.1 完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 | 第48-49页 |
5.2.2 夯实政府在困境儿童保障上的职责 | 第49-50页 |
5.3 最大化社会力量的保障力度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